聯合國兒基會專家談兒童災后心理重建經驗
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兒童熟悉的生活瞬間消失,親人的離散和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給兒童的幼小心靈帶來難以承受的創傷。如何在災后有效救助兒童,醫治他們的精神創傷,從而使他們重新鼓起生活和學習的勇氣?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簡稱兒基會)專家杰弗里·基爾,請他介紹兒基會在這方面的經驗。
基爾說,無論是在戰區還是在災區,盡快為孩子們建立一個類似學校的安全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因為災區兒童在其熟悉的生活發生徹底改變以后,周圍的環境越是混亂,就越會使他們感到恐懼和孤獨,也越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重新回到一個與同齡人共同學習和游戲的環境將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使他們感覺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軌,從而有利于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修復精神創傷。
作為兒基會專家,基爾分別參與救助過受到伊拉克戰爭和東南亞颶風災害影響的兒童,擁有在沖突地區和自然災害地區救助兒童的豐富經驗。他說,創造一個學習環境不一定是建立真正的學校,因為在地震災區,教室往往已經倒塌,或者存在安全隱患,不能繼續使用。此時,一頂帳篷、公園里的一片空地,甚至是一棵樹下,都可以開辟成屬于孩子們自己的天地。有大人提供安全保護,有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再加上簡單的教學或游戲用具,這些地方就可以成為屬于孩子們自己的“臨時學校”,而入學兒童也不一定是孤兒,有家長的孩子也應該參加。
在“臨時學校”里,老師帶著孩子們學習或者游戲,彼此之間相互交流,重新建立起同學和師生友誼。孩子們將會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將會感覺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改變,原來的生活至少還有一部分存在。此外,在活動過程中,那些存在嚴重精神創傷的孩子往往不愿參加集體游戲,不愿與人交談,老師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他們,給予他們特殊的心理輔導和照顧。
基爾說,兒基會的另外一條重要經驗是,在災區建立“臨時學校”的同時,還應建立兒童失散親人聯絡中心,幫助孩子們盡快找到父母。即便父母均已遇難,也應幫助他們及時聯絡其他親屬,讓親人的關愛及時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這樣將大大加快兒童的災后心理重建過程。
他說,在斯里蘭卡,兒基會工作人員就曾在災區難民營里建立起“兒童安全區”,為當地兒童提供游戲和學習的空間,同時建立失散親人聯絡中心。在那里,孩子們有老師和同學陪伴交流,盡管外面的環境較為混亂,但孩子們知道還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受傷的心靈也會得到一分慰藉。
基爾說,大多數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韌性”,雖然災難會帶來創傷,但只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有關愛的環境,再加上親人或朋友的愛護以及一段時間的心理修復,他們就能最終掃除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迎接新的生活。(記者 王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