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上小學,神童成長也煩惱

  央視《新聞調查》播出《“神童”的成長》,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被采訪人:

  魏永康
  曾學梅:魏永康母親
  陳瓊英:魏永康干媽
  胡環秀:魏永康小學老師
  易三祥:魏永康中學老師
  黎培德:魏永康大學老師
  江建國:華容縣實驗小學的音樂教師

  演播室: 今天的《新聞調查》,我們要給您講述一位少年成長的故事。他叫魏永康,住在湖南華容縣,他四歲開始讀小學,三年時間完成了小學六年的課程,在八歲時,他進入中學學習,13歲開始讀大學,17歲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他的經歷讓人們自 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然而最近,這位少年一帆風順的成長之路開始有了一些挫折……

  解說:我們要尋找的這個“神童”名叫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華容縣,兩歲的時候識兩千多個漢字,四歲就上了小學,在華容縣城成了小有名氣的神童。

  記者:老太太,問問您,魏永康就住這附近是吧?

  街坊:就在這兒?

  記者:就在這兒,您跟他熟嗎?

  街坊:比較熟。記者:永康是個什么樣的人啊?

  街坊:永康,他小時候還是,讀書還是蠻好。

  解說:魏永康的家位于華容縣民政局舊辦公樓附近的這個小區里,他們家的這棟樓里住的都是民政局的扶助對象。按照事先約好的時間,我們在家中見到了魏永康和她的媽媽曾學梅。

  記者:這就是永康,永康今年多大年紀?

  曾學梅:83年出生的,今年22。

  記者:22?

  曾學梅:22歲了。

  老王:快過生日了。永康,你見過他嗎?

  魏永康:以前在電視上經常見過。

  老王:在電視上見過。

  記者:還挺關注咱們節目。

  老王:看過我們節目嗎?

  魏永康:看過幾次。

  解說:當我們見到永康的時候,很難把眼前這個第一眼見到覺得有些木訥靦腆的年輕人同當地知名的“神童”聯系起來。魏永康一年半前從中科院肄業回到家中假如永康沒有中途肄業,而是在中科院繼續讀書的話,現在已經是博士快要畢業了。然而,就在一年半以前,他從中科院退學回家。

  記者:一進永康家,首先吸引我們的就是寫滿了四周墻壁的打油詩,比如說這一句,此屋非貧寒,墻壁字千萬,一字值千金,千金不賣換。是誰寫下來這樣的打油詩,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家庭,生長在這樣家庭的神童,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解說:從墻上的字跡中我們得知,原來這滿墻的打油詩都是出自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之手。從兒子離開自己去北京上研究生那天開始,曾學梅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記錄心得。魏永康的父親魏炳南是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今年已經七十有余,三年前開始癱瘓在床,靠民政局發放的補助生活。曾學梅曾在縣百貨公司工作,兒子魏永康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而從小天資聰穎過人的永康也確實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幸福。

  曾雪梅:真的幸福,我還講我好運氣,我沒碰到好愛人,我還有一個好小孩。

  記者:那個時候想把永康培養成一個什么人?曾雪梅:我原來懷他的時候心里面就想,如果是個男孩的話,我希望他成為華羅庚或者陳景潤他們這種人;如果是女孩,就成為居里夫人那個樣子,我心里一句話,就是希望成為科學家。

  記者:當科學家有什么好呢?

  曾雪梅:當然了,頭腦聰明,有成果,叫世界上的人都佩服。

  解說:永康的確從幼年開始就表現出了超出一般孩子的智力,這是魏永康小時候的日記本,上面記載了他幼年用打油詩的形式記下的日記。 “媽媽已下班,眼睛到處望。見我在看書,不住的夸獎。”寫這篇日記時的永康只有四歲。

  記者:那你帶他玩嗎?

  曾學梅:沒有玩過,即使帶他玩也都是搞學習,一邊走一邊搞學習,一邊走路一邊搞學習,如果六一兒童節帶他到街上看花燈,看元宵,看熱鬧,我都是要他用心形容這個場面,要他學成語。

  解說:在媽媽的精心栽培下,永康很快表現出超過一般同齡孩子的聰穎。陳瓊英是曾學梅過去的同事,后來被永康認了干媽。從永康從小時候開始,陳瓊英就覺得他有超出一般孩子之處。

  陳瓊英:那個時候兩歲多就認得很多字,認得三四千多個字,那當時我們不敢相信,后來他一上課上完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聊天,逗他說,還是很不錯的,看他長大,以后四歲了,他讀書的時候,他就會解方程,那個小學,我們這里一般都是頭三年級、四年級就解方程,他那時候就會解。

  解說:1987年,四歲的魏永康幾乎了學完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只有高中文化的媽媽覺得應當送他上學接受正規學校教育,于是四歲的魏永康被送到華容最好的小學--華容縣實驗小學上學。盡管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對于魏永康這個曾經在這里讀過書的天才少年,學校的老師仍然記憶猶新。胡環秀老師曾經教過魏永康的數學。

  胡老師:就是我教給他課的時候,當時辦公室里面有五六個老師考他,我說我們今天一定把他考倒。

  記者:拿什么題目考他呢?

  胡老師:我們就考他三位數乘三位數,三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他硬是你一報出來,結果就出來了,結果我們用筆算是一個數字都不差,所以那個時候我們都知道他很神。

  解說:然而,大人們津津樂道的這些事情對今天的永康來講似乎已經變得非常遙遠。我們向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回答之前他都有一段長長的沉默和思考。

  學生:警察手拿槍,上門來站崗,不準壞人進,保護小浩洋。

  解說:記者的到來引起了小區里一些孩子的興趣,他們好奇的尾隨著記者來到這個他們可能從未來過的小屋,看著眼前這個生活在他們身邊,但卻從未謀面的神童叔叔。

  記者:我問你們,你們班上有神童嗎?

  學生:沒有。

  記者:你小時候有這樣的伙伴嗎?

  曾學梅:他沒有,他小時候伙伴很少,就是他一個。

  解說:據永康的媽媽說,永康幼年時沒有任何小伙伴,他把所有孩子們玩耍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也的確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三年時間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學六年的全部課程。在一級級的連跳的同時,他也跳過了自己的童年。1991年,八歲的永康即將開始他的中學學習。

  解說:在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讀完了小學之后,年僅八歲的魏永康以優異的成績被湖南省重點中學,也是華容縣城最好的中學--華容一中錄取,八歲的永康上中學在當年也是華容縣的一件大事,為了能夠讓年幼的永康能順利開始他的中學生活,一中提出甚至提出要把他們一家都接來。

  解說:提起魏永康的中學生活,華容一中前任副校長易三祥還感覺歷歷在目,永康高三的時候他正好擔任年級負責人。易三祥:要說魏永康又是天才,又是怪才,他的性格,他的智力、天賦,他都表現和一般人不相同的地方?

  記者:他天才在什么地方?

  易三祥:天才那就是什么東西他一看他就明白。他有的甚至看也沒有看,一堂課60分,45分鐘,最多聽到五分鐘的課。

  解說:易三祥認為,永康的“怪”就怪在他盡管智力超群,但卻不懂得如何跟周圍的人交往、交流。易三祥:你比方說,他到湘潭大學以后,快畢業了,湘大快畢業的時候,我們原先的那個校長到湘潭開會就特地去看望他,看到他就長高了,也懂事了,顯得懂事一些了,傅校長就說,魏永康你懂事多了,他就反過來說,那我還是沒有你那么懂事。講話就不曉得什么樣(人)之間應該怎么樣交往。

  解說:魏永康中學五年,媽媽曾學梅一邊要到百貨公司繼續上班,一邊又要到一中去照顧永康,給兒子的喂飯一直持續到高三。在他看來,這些本應永康自己做的事情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只有讀書、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曾學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跟他講了,你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有真本事我不管在哪里,將來出國也可以。

  記者:你覺得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曾學梅:就是把永康培養出來,達到博士畢業,博士后。

  記者:那你覺得如果一個人他沒有讀碩士、讀博士、讀博士后,他只是一個健康的、普通的、快樂的這樣的一個人,他算成功嗎?

  曾學梅:太沒有意義了,對人生來講太平常了。因為從古到今在皇宮里當官的,地方上當官的都是讀書的人。

  解說:五年間,在兩地之間的不停穿梭之中,曾學梅盼到了兒子中學畢業,而他自己卻也下了崗。曾學梅:因為我的書讀少了,找單位不好找。再一個就是下崗下得快,在實際生活中碰到很多困難,由于自己的書讀的少。

  解說:下崗之后,曾學梅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在了兒子身上,而永康的確不負眾望,2000年,年僅13歲的魏永康以592分的成績考取了湖南省重點大學--湘潭大學的物理專業。 此時,曾學梅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到湘潭去,繼續陪讀。

  記者:13歲,正是絕大多數孩子上初中的年齡,也是他們躺在媽媽懷里撒嬌和大人調皮搗蛋的年齡,但是13歲的魏永康這個時候已經考上國家重點大學--湘潭大學,神童的大學時代是怎么渡過的呢?在魏永康畢業了五年之后,我們又來到了這里。

  解說:湘潭大學對于這個13歲少年大學生的到來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這張照片顯示的是當時校領導歡迎魏永康入學時的情景,校黨委宣傳部安排曾學梅在學校做勤雜工以補貼家用,而且還在學校住房本已緊張的前提下劃撥了一套一室一廳的住房供他們母子無償使用,這是永康母子當年搬進湘潭大學時學校為他們準備的生活用品。曾學梅在湘大這個新環境里開始了新一輪的陪讀生活。

  記者:雖然出乎我們的意料,但一切也在情理之中,一個13歲的孩子生活上需要媽媽照顧,這完全可以理解,在魏永康大學四年中,有三年就和媽媽一起生活在這個房間里,即使到了第四年魏永康搬到了學生宿舍,媽媽仍然形影不離他的左右。

  曾學梅:跟我過了三年,三年間還像初中一樣的,他的生活自理,生活能力都是我一手包辦的。

  記者:上大學的時候,永康有沒有自己洗過衣服,有過洗過襪子?

  曾學梅:我從來沒有讓他洗過,我從來沒有要求他洗過,洗頭都是我給他洗的,我跟他講如果這些事不會做,將來如果讀博士的,讀博士后,有錢了,當了科學家有錢了,我可以請保姆幫忙給你搞,你搞你的事業,家務事你不要管。

  解說:魏永康大學時代的班主任黎培德教授看到了這個特殊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盡管13歲就考上了大學,但是這位天才少年各方面的機能卻非常短缺。

  黎培德:在第一學期,我就給他家里布置了一個任務,我說你寒假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練練鋼筆字,他的鋼筆字寫的跟小學生差不多。第二件事情把中國四大名著讀一遍。結果他媽媽不讓做,寒假之后我問他了你看了沒有?他說媽媽不讓我讀。好像學習就是教材和有關參考書,這種學習太狹隘了。

  解說:永康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自己的空間,他需要和同學們多進行接觸、交流,繼續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顯然無法讓這個正一天天長大的男孩真正的長大成人。在永康大四那一年學校決定把他安排到集體宿舍。可是,集體生活剛剛開始不久,曾學梅又要求學校讓永康回家。

  黎培德:他入學以后,到學校住了,住了以后,他生活不能自理,經常有鬧出笑話,但是同學們都是完全充分的諒解了,比如說他早晨起來起的比較晚,那個找不著自己的牙膏了,隨便找誰的牙膏,用完了又不歸回原地,起來穿鞋子穿不著鞋子,把人家的鞋子穿走,襪子也亂丟,這完全都可以理解,可他媽媽看著心痛了。

  曾學梅:結果永康搬到寢室住,我還是不放心。每一天催他,喊他洗澡,我還到寢室里去喊他,被學校老師發現,有意見。

  記者:沒有什么區別?

  曾學梅:他說沒有什么區別,怎么辦呢?你還這么關照孩子,要他回家洗澡,還要他衣服拿在家里洗。

  記者:但是你能這樣陪他一輩子嗎?

  曾學梅:沒有條件,有條件,我希望能陪他一輩子。

  解說:和同學住在一起的集體生活讓永康感受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當母親要求把他從宿舍接回家中時,抵抗 情緒開始出現在母子之間。

  記者:你看你,上了中學,然后上了大學,媽媽還一直陪讀在你身邊,你覺得這樣好嗎?

  魏永康:我覺得這樣不好。

  記者:那你為什么不向媽媽提出來說我已經長大了?

  魏永康:提出過很多次,但她都不放心。

  曾學梅:他自己覺得我過去這樣做的都不對,害了他這樣子。

  解說:在曾學梅的堅決要求下,校方妥協了。永康搬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一位住在他們隔壁的女老師很喜歡永康,給她買了個風箏,還在周末帶他出去玩,這同樣引起了曾學梅的強烈反感。

  曾學梅:我當時跟那個老師講,我這個不要你管,我永康負了特殊使命的,但是負了重托來的,如果一玩就耽誤學習了,他那天就帶著永康到我家里把風箏拿去了,帶永康玩了兩天,星期六一天玩了兩次,玩了兩次我對他很有意見,但是不能當面講,我就跟別的老師講,我說這個老師我真不領他的情,我永康也能讀大學,我這么重要,一個老師還買風箏給他玩,還帶他出去玩,結果那個老師就跟這個老師說的,這個老師以后就再也沒有來了。

  解說:在湘潭大學和曾學梅之間的這場歷時四年的博弈之中,魏永康完成了他的大學學業。2000年,剛滿17歲的魏永康考上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記者:永康你能告訴我,一件你印象中最高興的事情嗎?用想這么長時間?

  魏永康:最高興的事情就是上次,就是跟你們看照片的時候,那是去春游,當時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尊重我,很愉快。

  記者:你接到社科院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不高興嗎?

  魏永康:當時也很高興。

  記者:但是你為什么不把它作為最高興的事情告訴我呢?

  魏永康:因為那時候是意料之中的。

  解說:由于長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識結構不適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經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而被中科院退學回家。

  記者:他在中科院出了什么事情?

  曾雪梅:……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領導參觀,他的房間,洗衣服什么的,永康平時這些生活上的小事不注意,發生非典的時候,人家都來領藥,他不來領藥,人家都來領口罩,他也不來領口罩,都是排隊送到他家里去。……他房間也不打掃,房間很臭的,他自己也不洗澡,天氣熱了,洗澡換的衣服要第二天中午洗,……所以一開門,汗臭氣,……這些情況,老師跟我講了…… 

  解說:永康中止學業回家一事在華容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在當地他已經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神童”,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樣。對于兒子退學一事,曾學梅感到無顏見人,她在墻上寫下了打油詩:“打傘遮顏過鬧市,避見熟人來問之。心事憂愁一滿腔,不敢與人來告知。”

  記者:這段時間可能最難過了?

  曾學梅:在去年的寫的。

  記者:我說日子不好過吧?那段時間?

  曾學梅:很不好過,還真是不想過,還不想,感到完全是完了。

  解說:魏永康肄業回家后,曾學梅對他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束。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許他出門,而永康在家里也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同媽媽講話。母子間的關系達到了空前惡化的程度。曾學梅的同事、魏永康的干媽陳瓊英見證了當時的情況。

  陳瓊英:他媽媽就著急,有時候就發脾氣,就在小孩身上發,不能對旁人發,就朝永康罵,你死你死,腳就墊,兩只腳就墊起來了,你快點死,車子撞死,這樣的,所以就沒有辦法了,這孩子他就生氣,整天待在家里都是罵他。

  曾學梅:我只是想激勵他,激勵他的奮起,我跟他說你不喜歡媽媽,你有本事就自己出去,找出路,不要回來了,到外面去我也是激勵他,激勵他發奮讀書,將來有一個好前程,就是想激勵他,沒想到激勵他的效果相反起了反作用。

  記者:你恨媽媽嗎?

  魏永康:有點恨。覺得我這次所做的主要是她,使得我不會與人交往。

  解說:長期以來的心理自閉使魏永康非常內向,語言表達木訥遲緩,極少與人溝通。2004年,魏永康曾經幾度離家出走,最長的一次走了39天。

  陳瓊英:他自己平常買菜,買小菜,就把媽媽的錢留在包里面,攢了一點私房,就有五百塊錢,最后五百塊錢就跑了一十六個省市。

  魏永康:做火車到杭州,再去寧波,在寧波住了幾天,途中在舟山玩了一下,后來又回杭州,再去上海,在上海玩了一天,再到鄭州玩了一天,再去武漢玩了兩天,然后在武漢坐車到安康,在安康玩了一天,在重慶玩了一天,然后再到茂名、湛江玩了一天,再去玉林玩了一天。

  陳瓊英:后來那320塊錢偷了,強盜偷了,這樣他就不能回家了,那樣他的媽媽也急了。

  解說:盡管永康一路上做最慢的火車,吃最便宜的食物,省吃儉用跑了16個省市,然而當身上僅有的錢被偷光以后,它真正陷入了一種寸步難行的境地。最后,是北海市公安局的民警將他送回了家。一見面,母子抱頭痛哭。

  記者:在出走的那一段時間里,你想過家嗎?想過媽媽嗎?

  魏永康:想過。

  記者:你想的什么呢?

  魏永康:我想我媽媽可能會生氣,想她有可能把家里的東西摔了。

  記者:你有沒有想過她特別的盼望著你早點回來?

  魏永康:這個沒有想過,因為每次都是她大罵我一頓之后才走的。

  記者:你還會再走嗎?

  魏永康:也不一定吧。如果我媽媽繼續對我發脾氣的話,我還有可能出走的。

  解說:媒體開始關注住在華容縣的這對母子。慢慢地,有人開始試圖走進他們的生活。江建國,華容縣實驗小學的音樂教師。

  江建國:他是家務事不需要做,洗衣服不需要洗,做飯也不需要做,你當了科學家,找一個保姆就解決了問題,實際上他的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小孩能夠參加家務勞動,能夠提高自己的智力勞動,能夠做飯,能夠與人交往,他的心情就非常的愉快。

  記者:很多媒體的報道,還把永康現在的原因歸咎于現在家庭的教育,特別是歸咎于永康媽媽的教育方式,你覺得呢?

  江建國:對于永康來說,成是媽媽,敗也是媽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永康一生下來,他的媽媽就跟他用成人的語音跟他對話,孩子兩三個月,他的媽媽就告訴他認字,告訴他讀書,背唐詩,背給他聽,那時候永康還不會說話,這種早期的教育就使永康懂得了很多很多,永康兩歲半說話,但是他還不到三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去上班的時候,永康說出四句話來,媽媽去上班,我祝你平安,說一聲再見,媽媽喜洋洋。

  解說:江老師的到來讓這個關系緊張的家庭有了音樂聲。江老師告訴永康,現在最重要的是做一個快樂的人。

  江建國:你如果能夠做到是一個快樂的人,幸福的人,你的研究生、博士生、科學家就是他的副產品,可以水到渠成。

  解說:退學回家的永康并沒有停止學業。繼續復習、重新報考研究生是母親對兒子的期待。2005年1月,22歲的魏永康在媽媽的陪同下,準備出發前往岳陽市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魏永康這次報考的是自己的母校--湘潭大學物理專業。三天的考試下來,他認為自己發揮得比較正常。

  解說:神童教育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里都是敏感而富有爭議的話題。很多神童在成年后不約而同地認為,超常的智慧往往帶來沉重的負擔。因為他們脫離了現實社會,大都是生活中的低能兒。美國神童諾伯特·威納7歲開始讀但丁和達爾文著作。18歲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在自傳《昔日神童》中指出,所謂“神童”是指那些在求學之年(中學或以下)已具有達到成人智力標準的兒童,社會把“神童”過分渲染是錯誤的。他還以自己的經歷向全世界呼吁:神童并不為社會所需。

  記者:現在看來,我們對魏永康的培養,應該說是不能說是成功的,你覺得根源在什么地方?

  黎培德:這個根源要找的話,當然首先是家庭的根源了,另外也跟我們中學的應試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一好帶百好,這種教育模式不合適,你必須融入社會,融入社會那么這種模式也不是完全不成功的,至少困難重重。再一個從長遠來看,那么完全偏才的人是很難取得最終成功的,即使是愛因斯坦,他少年時盡管是偏的,但是走入社會以后,那還是把其他的補回來了。

  解說:魏永康的父親魏炳南癱瘓在床,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他始終愛莫能助。

  魏炳南:最大的問題在這里,是錯的,這個不是說是科學家又是我想當科學家就是科學家,科學家有一句成語,科學在于積累。這個沒有社會基礎,沒有積累基礎,天下掉下來的科學家實際上不是說科學家。從很多很多事實來說明,很多很多名人、科學人員都是從實踐中、勞動中多年積累下來的,才能成為科學家。

  記者:要是由你來教育的話,你怎么教育永康?

  魏炳南:我還是搞勞動,邊勞動邊學習,勞動的活動,不是為了勞動而勞動的,就是通過勞動來提高其他方面的水平。

  解說:永康現在在家中已經可以自己做一些像買菜、做飯之類的簡單家務勞動了。

  陳瓊英:他現在自己會做飯了,做了一點點,假如說,他以前地下都不掃的,而現在掃,現在搞衛生,原來不會搞。

  記者:有進步了?

  陳瓊英:有進步了,我就是看到他有進步,我就有信心。

  解說:就在我們結束采訪準備返回北京時得知,永康的考研成績出來了。雖然總分達到了380多分,然而英語單科成績卻非常不理想,一家因此再度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記者:如果永康這次考不上,怎么辦呢?

  曾學梅:考不上,真的是絕望了,沒有辦法了。

  記者:那是找工作還是繼續在家復習,還是?

  曾學梅:找工作就講的沒有意思,不好意思了,怕。

  記者:沒事,阿姨,我們再想想辦法,我覺得還是?

  曾學梅:如果要等到明年的話,如果等到明年再考,今年一年拉的課就補不了。

  解說:與母親不同的是,當魏永康知道了成績之后,雖然當晚哭了一夜,但是第二天他已經使自己平靜了下來。

  記者:這次考試對你很重要嗎?

  魏永康:我們覺得這次希望不大,如果考不上就是再耽誤我一年,考上了我媽媽還是這樣的話,我倒是還有一個像上次那樣再耽誤五年,但是對我媽媽可能(打擊)比較大,因為她以前一直認為我會考上的。

  記者:在媽媽的這種鞭策下,你就得不斷地考試,不斷地上學,最后當上她說的科學家,可能她才會真正的滿足?

  魏永康:問題是如果媽媽在的話,我肯定當不了科學家,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記者:你覺得自己這么多年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有什么問題嗎?

  曾學梅:問題就在于我的心理太急切了,再就是情緒太低落了,一切都只管永康,只管永康,把自己看得太低了。

  記者:曾阿姨,你有沒有意識到,永康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曾學梅:一個什么人?

  記者: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曾學梅:獨立,反正將來除非我死了以后他就獨立了,現在我的孩子不能達到他那個目的,我好像不甘心。

  記者:你小的時候,看別人的孩子能夠自由自在的玩耍,能夠跟爸爸媽媽那樣的撒嬌?你羨慕嗎?

  魏永康:非常羨慕。

  記者:你跟你媽媽有過那樣的情景嗎?

  魏永康:很小的時候有過,后來我的壓力較大之后就沒有了。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采編(責任編輯: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