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因材施教還是騙錢

  繼育民小學后,育才學校從今年起也開始招收“超常兒童”。在兩個學校的報名現場都擠滿帶著孩子的父母。當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熱招“超常兒童”,進行集中教育之時,社會培訓機構也開始掀起了“制造神童”旋風。

  北京一家培訓機構制定了“××計劃”,不用經過苛刻選拔的小孩,只要交10萬元就能讓一個10歲孩子考上大學。至此,超常兒童從稀缺的、天然的,開始走上了“人工制造”。社會對超常兒童教育的熱衷對不對呢?專家們各執一詞。  

  正方觀點

  觀點一:超常兒童是存在的

  “超常兒童是存在的。”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蔣國華教授說,“但是智力超常兒童的概率很低,據統計在1%到3%。”按照這個概率,中國3億兒童中,約有智力超常兒童近1000萬。第5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有北京市戶口的14歲以下兒童187.8萬,也就是說,即便按照1%計算,北京至少有1.878萬超常兒童。

  觀點二:對超常兒童進行特殊教育是因材施教

  “這些孩子因為大腦的發育水平超乎一般孩子,因此他們會表現得異常聰明。我們應該給予他們特殊的教育。”《父母必讀》雜志主編杜?芳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殘障人就有盲、聾、啞學校、弱智學校等,而中國有近千萬超常兒童,就應該有超常教育班級。”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賀淑曼說。她指出,過去總是把超常教育定位于對智力超常兒童的教育,實際上超常人才教育不僅要面對智力超常兒童這一潛人才“富礦”,還要從特殊人才的成才規律去面對更大的人才寶藏,“諸多研究表明,智力中等偏上的人,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適合于個體發展的教育,大多能成為優秀人才。”

  觀點三:超常兒童的獨特性要求要有適應他們的教育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施建農研究員說,心理學研究表明,智力發展超常的人在兒童中的比例是1%-3%。據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有2.8976億名14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按1%的比例計算,中國超常兒童有290萬。還有國外學者把音樂、美術、體育、繪畫等特殊才能考慮進去,超常兒童的比例要占到15%。

  “中國的教學班是為大多數孩子設的,超常孩子會不適應。”施建農研究員說,“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沒事干就要惹事生非。我們也應該給超常兒童提供適合其發展特點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機會。”

  反方觀點

  觀點一:籠絡優秀生源的一種策略

  對于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打出的超常兒童教育,許多專家認為這其實是學校籠絡優秀生源的一種策略,“尤其是以奧數作為選拔學生的主要標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科學需要天分,但更需要畢生的努力。而維持這畢生努力的勁頭來自何處?就是來自對科學的畢生鐘愛和興趣。過早地猛灌知識只會抹殺孩子們好奇的天性和靈性,而變成一個自認不凡、乖僻的機器人。

  “過早地給學生訓練某種知識,將導致學生可能認為數學、物理就這么回事,從而還沒領略到真的科學前沿的風采,就早早的厭棄了。”這位專家說,“其實,孩子的小腦瓜需要保鮮而不是過早地榨干。”

  觀點二:“制造神童”是一種騙錢的幌子

  針對交10多萬元就能讓10歲孩子考上大學的培訓計劃,眾多的教專家都指出這只是一種“騙錢的幌子”。他們指出,盡管離開教育不行,但教育卻不是萬能的,“天才都是個人的因素和良好的環境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個人的因素包括聰明、耐心、不屈不撓、有眼光和魄力、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

  北京八中老師趙大恒指出,超常教育其實是發現這部分兒童的天賦,通過后天的干預使他們的天賦更好地發揮出來同時彌補發展中不足的部分。因此,超常教育首先需要對孩子實行嚴格的鑒別,檢測其知識水平,并在脫離文化背景的情況下了解孩子的邏輯推理、記憶分析等心理學上的能力。否則,孩子接受不適合其特點的培養模式,結果會傷害孩子。

  北京兒科研究所兒童健康與環境研究室主任丁宗一說,“兒童的發展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適時的訓練,這是0至3歲兒童保健的基本科學規律。就好比吃桃子,這桃子本來沒熟,無論你用什么高招處理過,它吃到嘴里總是酸的。”

  觀點三:超常兒童應該放在普通人當中

  兒保專家余文介紹,機械的記憶與刺激性教育不符合嬰幼兒心理發育規律,必會導致逆反心理。嬰幼兒教育專家告誡,對子女的教育應該講究科學,只有先讓子女及早融入集體,才會對以后的智力開發和健康成長有利。

  專家指出,不管這個孩子現在如何優秀,他將來都是要走向社會。而社會的構成則是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如果過早地將超常兒童圈在一個超常的圈子里,不僅讓這些孩子覺得孤獨,勢必給這些孩子造成一些誤導,覺得社會人群都應該像他們一樣。”

  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超常兒童要慎重

  教育專家指出,早期教育、早期刺激,都必須在生理成熟了才能接受,“過早的環境壓力,過度的能力要求,是提前的傷害。過早地給孩子超過他的生理成熟度的教育或刺激,硬讓他去做他還不會做的事,雖然他的生命不會馬上終止,但他能力發展的鏈條可能終止。有些孩子早期被強迫灌輸很多所謂的知識,上學后他可能會有一種恐懼、厭惡感,甚至干脆拒絕,就是這種損失的表現。而很多父母和學校是不會知道的。”

  通常情況下,超常兒童和一般兒童相比,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好奇心強;
  ·興趣廣泛;
  ·善于提問;
  ·做事專注;
  ·思維敏捷;
  ·閱讀能力強;
  ·記憶力好;
  ·有毅力;
  ·勇于嘗試;
  ·愿意思考事物的關聯;
  ·不愿意接受太多的幫助;
  ·不愿意做“填充時間”的事;
  ·喜歡搜集各類信息;
  ·喜歡與年長的孩子為伍;
  ·發展指標總是提前達到。

  一般說來,父母在培養超常兒童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對于孩子的能力有切合實際的認識,太高或太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經常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任何學習都要由淺入深、系統地進行,只能加快進度,不能指望跳躍和省略,否則將來還要再補課;
  ·不要過度安排孩子學習課程,給孩子留出玩耍和游戲的時間,讓孩子保留童真;
  ·不能只關注孩子的特長,要讓孩子全面學習、全面發展,特別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教育;
  ·讓孩子與同齡人一起活動,注意鍛煉身體;
  ·不要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的能力,特別是當孩子在場的時候;
  ·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指望孩子處處領先,早出成就。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整理編輯(責任編輯:Steve)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