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災,如何與孩子交流

  面對大災,如何與孩子交流——采訪兒童心理學博士唐洪


  首先是不需要刻意回避這樣的鏡頭,但是最好陪伴孩子一起看,觀察孩子的反應。


  孩子有可能會感到好奇,或者害怕、悲傷,這時候需要父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


  對孩子的引導或者教育有兩個層面的東西。


  一個層面就是知識,比如地震災害是如何發生的,會造成什么傷害,但是要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來給孩子講,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什么情況是表明發生地震了,第一時間應該如何反應,怎樣做最能保護好自己,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就需要父母自己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同時有一些材料幫助孩子理解,比如圖片什么的。


  北京市有緊急避難場所,告訴孩子離家最近的場所在哪里,可以帶孩子去看,了解那里的設施。告訴孩子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隨身最好要攜帶的東西,比如緊急救援包,包里都有哪些東西。孩子知道如何應對,心情會安定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孩子的心理撫慰。


  不少孩子看到這些慘烈的場面,會產生很強烈的心理震撼,甚至造成心理創傷。


  這個時候,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聆聽孩子訴說他們的感覺,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焦慮和不安。尤其對于小的孩子,父母多擁抱他,讓他知道父母會盡力保證他的安全,給他安慰。


  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安反應,比如粘父母,膽小,愛發脾氣等,要耐心對待。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的一些特殊要求是可以滿足的,比如要求父母更多陪伴,本來可以獨睡的突然要求和父母一起睡,等等。


  同時,盡量保持家里的日常生活規律,避免變動,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熟悉的環境里,有利于他保持情緒的穩定。


  另外,可以給孩子的情緒一些表達的出口,比如,一起為災區的人們做點事情,帶著孩子一起捐款、捐物,參加幼兒園或者學校組織的慰問災區的活動,并且告訴孩子,他做的事情能給災區的人們什么具體的幫助,比如他捐了10元錢,這個錢可以供一個小朋友購買幾天的飲水,讓他也感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