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收養熱情高漲的問題

  問:對于現在涌現出來收養災區孤兒高漲的熱情,你們是怎么看的呢?有什么建議呢? 


  答:


  首先這是好事,大家都有這種愛心,而且都希望為孩子提供一個居所,為政府分憂。我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這些孩子最好是在他熟悉的地方、文化氛圍里面,熟悉的伙伴在一起,恢復正常的生活。暫時沒有被收養的話,在集體的環境里面,他們會相對感到比較安全、熟悉,比較能夠忘卻、修復創傷。另外一類,就是主張盡早的收養,因為他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進入到一個穩定的環境,他可以忘記這個創傷。有這兩種不同的說法。


  我覺得這兩者之間都不矛盾。主要的原則就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內心的穩定是最重要的,他內心的安全感,對世界的信任感,自我價值感,這個是建立在外在的環境中,外在的環境要提供在相對穩定的家庭,比如收養的家庭,或者收養的福利院。總之來說,這個環境一定要讓他感覺到相對穩定的感覺。我看到災區的有的孩子,本來就有右下肢的骨折,從一個醫院轉到另外一個醫院,從一個病房轉到另外一個病房,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轉變太大了。


  另外這種志愿者太多,對于孩子來說,見到的面孔過多。對于孩子來說,孩子越小,越需要穩定的父母來照顧他。


  賈老師說的是認同的問題。一般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內心的認同還沒有形成。所以你給他提供新的照顧者,他可塑性比較強。他能夠把自己的認同感通過新的養育者形成新的認同。所以這個問題看來就不大,如果養育者足夠好的話。處于比較大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種認同了。所以要改變這種認同,是很難的。所以假使要領養比較大的孩子,這些孩子還是需要家庭、父母親,我們要考慮到他的心理特點,不要輕易強加改變他已經有的這種認同。恰好相反,可能應該修整、強化已經有的這種認同。這種認同如果是一個比較好的認同,而不是很糟糕的認同。這是跟認同感有關系的。


  另外一個,社會角色的認同,賈老師剛才說的唐山孤兒的例子。他會覺得他是社會中特別的一類人,在社會角色上他會覺得自己的認同跟正常人不一樣。比如社會上有不同的人群,殘疾人群、精神病人群,還有海歸派不同的人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就變成地震的孤兒人群。他的角色認同會在他的理念有特別強的認同感。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社會交往過程中,強化了你是孤兒,他就變成了另外的一種認同了。所以我們有兩種方式來做這個事情。一個就是不強化這點,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比較難以做到。因為政府要提供支持。有很多的補助可能要通過身份確認,所以有時候在現實中還是難以把這一點去掉的。另外一點,賈老師剛才說的,他們之間要形成團體的互助。比如我的孤兒形成一個團體,互相找父母親,互相分享一些痛苦,來增強資源的這種分享。我覺得這個也能夠幫助他。


  回答專家:施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