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孩子愿意自己做事,不愿按成人意見辦事,但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心理活動受來自外界的影響,是被動的一種行為。在進食方面,喜歡自己吃飯,用自己固定的碗和餐具,坐在固定的位子上。2歲以下的幼兒對食物的花樣變化興趣不大,喜歡吃已經習慣了的食物,喜歡把菜和飯拌在一起吃,喜歡自己用手拿著吃,而對沒吃過的食物會持懷疑的態度。因此,對于3歲以前的孩子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為他們選擇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飯菜的制作要細、碎、軟,不宜吃不易消化的油炸食品。應給予多種食物,并接觸各種味道。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父母們尤其要注意把握好食物應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有軟到硬、由細到粗的原則,逐步添加。定時進餐,零食不能代替正餐,不能想吃就吃,應該在兩餐之間或餐后給予,以免影響食欲。
3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活潑好動,有強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并感興趣,因此對食物的味道色彩和形態都很注意,并易受大人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喜歡集體進食,例如有些孩子在家里食欲不好、挑食,到幼兒園后就會逐步糾正。對于學齡前的孩子要飯菜分開,并講明吃青菜的好處,鼓勵他們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同時注意父母對孩子的各種影響,不要在孩子面前討論什么東西好吃,或自己不愛吃什么,喜歡吃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在父母的身教言傳下會認為挑食是理所當然的。許多父母認為谷物、蔬菜、牛奶、豆類是低級食品,鮑魚、大閘蟹、龍蝦、魚翅、燕窩、蛋糕才是高級食品,如果從小就養成沒有肉就不吃飯,口渴就非喝飲料不行的壞習慣,孩子們怎么能獲得平衡的營養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飲食習慣而言更是責任重大,因為飲食習慣是從小形成的,甚至影響終身。
對于孩子不喜歡吃的食品不要用強硬的手段命令他吃,以免引起孩子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在很長時間內對這種食品產生反感,慢慢形成厭食、拒食。注意食物品種不要過于單調,烹飪方式不要一成不變,主要以清淡為主,飲食合理搭配,品種多樣化,除了要注意色、香、味外,還要注意美觀及趣味性,以吸引孩子們的食欲。
綜上所述,父母對于孩子的飲食不可勉強,根據進食心理和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制定營養豐富、有利于身體成長的菜譜,使孩子們高興地接受不同品種的食品,心情愉快地進餐,才能獲得均衡營養,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