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3個月穿棉衣的冬季,此時寶寶的身體對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現在由冬季轉入乍暖還寒的春天,外界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因此,不難理解老百姓說的“春捂”,大意是指氣溫剛轉暖的春季不要過早脫掉冬裝。
春捂是硬道理
春天的氣候猶如“孩兒臉”,寶寶的機體調節能力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在早春季節,寶寶的新陳代謝亢進,產熱增多,同時散熱也在增加,氧耗量也增多。如果保曖措施不得力,常會引起寶寶體溫過低。
同時,室內外溫差加大且多風,一旦氣溫下降,體弱的寶寶常常會流鼻涕、咳嗽、發燒。
所以說,春捂是硬道理。“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讓寶寶適當多穿一些衣服,起到保暖的作用。否則不“捂”著點,寶寶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容易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哮喘等病)。
解除春捂的標準
氣象醫學專家認為,解除“春捂”客觀指標有兩個:
1、外界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1~2周,就可以不捂了。
2、日夜溫差大于8℃是該捂的信號。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春捂如何捂
早晚捂,捂下肢
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在給寶寶增減衣服時,最好先聽聽當地的天氣預報。早晚適當“捂”一會兒,而晴天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適當減衣服。此外,“春捂”的重點是腿和腳,最好給寶寶穿上較厚的襪子和舒適的鞋子。
抓住“捂”的最佳時機
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而“捂”的最佳時機,是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48小時,重點給寶寶“捂”頭頸和雙腳。在春季傳染病流行季節,盡量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以免染上疾病。
“捂”“隨時增減”
“春捂”強調寶寶穿衣多少視天氣變化而定,同時根據體能素質,因人而異。總原則是穿衣要“隨時增減”,脫衣則要“遞減”——衣服一件一件地脫。用手摸摸寶寶的手腳,溫暖就好,而被蓋比你的稍厚就行了。
春捂不過度
不能怕寶寶著涼生病,就用小棉衣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這樣做往往會“好心辦壞事”。“春捂”過了頭,寶寶發生“中暑”(即嬰兒捂熱綜合征)是有可能的。
3歲以內的寶寶,正常體溫極不穩定,容易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波動,常表現為體溫過低(35~36℃),這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密切相關。該綜合癥會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大腦最容易受傷,不易恢復,需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