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穿越宇宙》

  人不過是宇宙中的塵埃


  睡前,石榴央求聽評書《三國演義》,我說今晚我為她讀書,她沒有表示反對。然后,她關心我會讀什么。我正在刷牙,答復她:不知道,我現在眼睛里沒有書。我從浴室里出來,只見石榴捧著《藍色的海豚島》,大概想讓我再讀一章。多日沒有整理房間,新買的書散亂地堆在窗臺,我抽出一本《穿越宇宙》——這本我沒讀過,又不太長,正好。


  一頁一頁地翻,有字的地方都要讀,我說:這個作者名好眼熟,可能我們家還有他別的書。書名頁上的圖是木星嗎?石榴沒有作聲。


  第6頁和第7頁的大圖?我還沒有琢磨明白怎么用書體現變焦,石榴開始嚷嚷:就是從第6頁開始的,然后你從圓孔往里看。她什么時候看過這本書?沒聽她說過呀。前面已經看到一個生字“袤”,它似乎發“mao”,但我不確知讀第幾聲;讓石榴查字典,她不動,意思讓我跳過去。第6頁又有這個字,我說:得查字典,要不永遠不知道怎么讀。石榴才說她查過這個字,沒有一點一橫這個部首,那衣字底呢?我先查衣字底,沒見這個部首,一點一橫的部首是有的。讓石榴數筆畫,她說“八畫”實際應該是“九畫”,確實發mao(第四聲)。我笑:你確實讀過這本書啊?石榴說看過了。


  我繼續讀書,石榴緊貼著我的腿坐,睜大眼睛看畫面。我才明白,這本書的特點是用變焦的形式安排內容,讓讀者體會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的觀察角度。我們邊讀邊聊,對照著看圖片和文字,力圖把每一頁都看懂。石榴著急要往后翻,我不滿:你看過,我還沒看過呢。石榴開始搗亂,我讀:距離地球最近的星座是大麥哲倫星系,它離地球有16萬光年。石榴嬉笑:啊,這么近啊!16萬光年哦,光的速度多快?人能活多少年?


  讀到恒星一頁,我提問:什么是恒星?指點石榴看書上寫的定義。可能是受自己前些時看教材的影響,我希望石榴看科普書時能記一些重要的概念,而不僅僅是看著玩。講到地球以外的生命,我來勁了,告訴石榴我小時候是多么關心外星人的消息。


  石榴不解:為什么說太陽是一顆不平凡的恒星?我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的光和熱,也就沒有人啊。確切地說:太陽是對人類最重要的一顆恒星。我還告訴石榴:我小時候書上說太陽系有九顆行星,后來科學家認為應該是八顆行星。為什么說冥王星不是行星,我曾經看過資料介紹,卻不記得了。


  我很確切地記得:八歲那年的寒假,爸爸給我買的唯一一本書,就是介紹太陽系的科學圖畫書。當時,我很不高興,因為我想買的是小人書,那本書又貴又不好看,我氣得在書店里哭,要爸爸退掉。爸爸和營業員商量,營業員不肯接受退貨;爸爸想折價轉讓給旁人,沒人感興趣,我們怏怏地回家了。當時小人書才幾分錢一本,爸爸花一角多錢買一本沒人要看的書,讓我煩惱了好多天。等我硬著頭皮看下去,才發現那本書太有意思了,感覺真長見識。我對石榴說:我非常感謝爸爸送我這樣一本書,我的同學都在看小人書、連環畫,而我知道太陽系。升初中后我仍看那本書,地理是我一直喜歡的科目,至今宇宙的神秘、廣袤對我有巨大吸引力。我向石榴比劃小人書的樣子:手掌那么大,有圖畫有文字。石榴明白:象我們現在看的圖畫書,只是大一點。現在的圖畫書不僅尺寸大,紙張和顏色也好多了,當然價錢也貴的多。


  看過太陽系一頁,石榴糾正我書名頁的圖應該是土星。從宇宙回到地球,陡然而生親切感,每一句話都熟悉易懂。講到地球上的大氣層,石榴說煙霧污染,我說氟利昂破壞臭氧層,人類的生存環境被自己破壞。然后,我們笑毛毛蟲爬行的姿態,欣賞美麗的蝴蝶和花花草草,回望生命形成的軌跡――有恒星、有行星,恒星要夠重,行星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離恒星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行星以巖石為主,最緊要是要有水,水是生命之源。宇宙那么大,或許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也有一顆星球具備與地球類似的環境條件,能夠繁衍生命。


  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問石榴知不知道飛機上的糞便是如何處理的。有人說那些糞便被直接排到空中了。為什么不會象鳥屎落到人身上讓人惡心呢?據說飛機在距離地面多少千米的高度高速飛行,那點糞便排到空中會自己分解,成為空氣中的塵埃。我打趣石榴:如果你和糞便一起從飛機上掉下來,可能到地球上只剩下一根骨頭了。石榴大笑,在床上急速翻滾模擬人體分解的場景。我再說:如果我們去別的星球,沒有站穩掉進宇宙的洞里,骨頭都沒了,分解再分解成為宇宙中的一粒塵埃。石榴不懂什么是塵埃,我說就是小小灰塵,人在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計。想到遙遠的過去和未來,我忽然涌起一點傷感,映照我們母女的臺燈、我們正在讀的書包括人生種種,只在當前、在人類能夠感知的時刻有意義;我們是荒蕪中的塵,借地球棲身并充當后來者的掘墓人。


  講到原子、粒子、分子,我想起自己一直有興趣但學得不好的化學課程,告訴石榴:大姨媽的大學專業是化學。稍提示,石榴理解了原子、粒子、分子的排序。對紅超巨星之類,石榴的反應比我快。她認為參宿應該念can su,我說這兩個是多音字,不能確定怎么念呢。后面幾頁,都是石榴自己看了。說來慚愧,小時候我看過星座圖,怎么也不能和天上的繁星對應,夏夜躺在戶外納涼,順著姐姐的手指認北斗七星和牛郎織女星;現在大城市,燈光璀璨,石榴看不到繁星,更別提依勺形認北斗七星了。


  書上說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爆炸前有啥東東?是什么原因促成爆炸?書上沒有詳細解釋。宇宙太廣袤,運動或許是其中所有物質最根本的特性。在我的手和腦還能運動時,寫下這篇文字,在宇宙中留下一點塵埃運動后的痕跡。


  7月1日中午補充:
  關于昨晚與石榴聊到的幾個問題,這里補充一點網絡搜索所得。
  1.
  關于八大行星與九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晚在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上,來自各國天文界權威代表投票通過聯合會決議,今后原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將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屬于矮行星。
  2.
  關于氟利昂破壞臭氧層。據美國莫利納博士和羅蘭多博士的研究稱:氟利昂到達大氣平流層以后,通過太陽紫外線的照射,產生氯原子,破壞臭氧層的可能性很高。然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1974年的科學雜志上。當時,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聲稱:比空氣重的氟利昂不可能到達距地面10km的平流層。但是實際情況是在南極發現了臭氧層空洞。從此,他們的研究得到了承認,并在現實中得到證明。


  3. 關于飛機上的糞便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創建“國際衛生機楊”規程》(2003):飛機上糞便經無害化處理(使用化糞劑),由專用糞便污水車運至污水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儲運過程封閉化。


  4.關于參宿的讀法。發“深秀”的音,表示星象相關的時候這兩個字都這樣讀。


參與此話題精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