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漫畫主要表現了父親埃里西·奧塞爾和獨生子克里斯蒂安深摯的愛,創作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作品線條含蓄簡練,構思巧妙令人意外,人物造型夸張鮮明,極具特色,充滿無限的想象力。 《父與子》漫畫譽為德國幽默的景象所表的善良、正直、好奇、以及自始至終的幽默感,洋溢著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的無比熱愛,猶如一片無憂無慮的人性的綠洲,使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和心靈的滋潤。



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何以能譽滿天下、風靡世界半個多世紀?究其原因,畫家的藝術技巧固然是重要因素,但畫家對其獨子克里斯蒂安的愛是創作《父與子》成功的根本原因。《父與子》中的“父”與“子”的形象實際上是畫家自己與兒子的真實寫照。1934年12月當《父與子》最初與讀者見面時,畫家天真無邪的兒子才只有3歲。聯邦德國《斯卡拉》雜志曾發表過一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并解釋道:卜勞恩和兒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盡管很短暫,而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于此。”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尤其是小讀者)的心。
作者簡介:
埃·卜勞恩(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6日),原名埃里西·奧塞爾,世界上最偉大的連環幽默漫畫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國薩克森州的一個小村莊,家鄉美麗的大自然,父親對繪畫的熱愛,培養了他對繪畫的極大興趣。1921年至1933年,奧塞爾發表了大量的幽默畫和插圖。1934年12月13日,奧塞爾以卜勞恩的名字作為筆名,被約稿創作第一個《父與子》連環幽默漫畫《糟透的家庭作文》刊登在《柏林畫報》上,從此,稿件整整持續三年之久,引起巨大反響。1944年4月6日,熱愛生活、反對惡勢力的奧塞爾自殺于納粹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