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親子共讀繪本,可以讓孩子藝術細胞增加,無形中擁有藝術的鑒賞能力。閱讀繪本,能刺激孩子的想像力,進而擁有創造力。圖像是幼兒重要的閱讀對象,也是繪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0—4歲的幼兒識字不多,尚不能獨立閱讀文字,但孩子可以憑直覺進入繪本的世界。
《木之繪本》是臺灣繪本大師張哲銘先生突破性運用印象點描派技法詮釋的。其中《小鹿》曾于2003年獲意大利波隆納兒童插畫獎。當讀者翻開《木之繪本》,聆聽著CD中傳來的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風聲、雨聲、樹葉的美妙聲音時,通過廣播劇的形式,進入春、夏、秋、冬如詩如畫的美麗四季。其中小鹿的形象是用隨處可見的小樹枝,使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透過整體來掌握感覺,而非從細部思考分析。創意需要激發,用創意的繪本打造一個創意的世界,讓孩子隨時補充創意的養分。
一堆干枯的樹枝中正隱藏著小生命,經由公鹿的關愛,小鹿得以成形!在公鹿的帶引下小鹿開始嘗試成長的生活點滴,而成長的過程對于孩子來講到處都是新奇的事物。一只飛舞的蝴蝶引得小鹿父子倆跑來跳去。小鹿一直追趕到斜坡卻未發現懸崖,小鹿用力一跳!原本以為一定能將蝴蝶抓個正著!可是小鹿卻摔了下去,當小鹿發現自己肢離破碎的樣子,眼淚竟掉了下來。(這時,樹枝構成的小鹿雖然被摔得四分五裂,但整幅畫面依然有唯美的感覺。)此時公鹿再度出現了!小鹿的眼睛、嘴角再一次的出現歡顏。又恢復原貌的小鹿緊跟在公鹿后,回頭向蝴蝶吐了個舌頭。
孩子的能力是知識的積累,父母的陪讀是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