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畫語

  俞平伯說,豐子愷的漫畫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我想,這樣的評語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一樣合適,那些文字或許只是以一種看來平淡的方式表達一些看來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璣,卻是句句含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不同在于何處?我們只能感到而不能說出。但僅乎像吃糖一般地感到一下子甜,而無以記錄站在窗前所切實地經驗的這微妙的心情,我們總不甘心。于是就有聰明的人出來,煞費苦心地設法表現這般心情。這等人就是藝術家,他們所作的就是藝術。 --《從梅花說到藝術》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 --《美于同情》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護生畫三集自序》


  古人說:“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我不師古,恐怕全在暗中摸索?但摸了數年,摸得著路,也就摸下去。--《畫展自序》


  我企慕這種孩子們的生活的天真,艷羨這種孩子們的世界的廣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練的孩子們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烏托邦,以為逃避現實之所;但我也可笑他們的屈服于現實,忘卻人類的本性。 --《談自己的畫》


  依宗教的無始無終的大人格看來,藝術本來是曇花泡影,電光石火,霎時幻滅,又何足珍惜!獨怪造物者太無算計;既然造得這樣精巧,應該延長其保用年限;保用年限既然死不肯延長,則犯不著造得這樣精巧;大可馬馬虎虎了事,也可使人間減省許多癡情。 --《訪梅蘭芳》   


  圣書中說:你們不像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美與同情》


  每一曲歌,都能喚起我兒時的某一種心情。記述起來,不勝其煩。詩人云:“瓶花妥帖爐煙定,覓我童心二十年。”我不須瓶花爐煙,只消把兒時所唱的許多歌溫習一遍,二十五年前的童心可以全部覓得回來了。 --《兒童與音樂》


  大人們弄音樂,不過一時鑒賞音樂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時的陶醉。兒童的唱歌,則全心沒入其中,而終身服膺勿失。我想,安得無數優美健全的歌曲,交付于無數素養豐足的音樂教師,使他傳授給普天下無數天真爛漫的童男童女?假如能夠這樣,次代的世間一定比現在和平幸福得多。因為音樂能永遠保住人的童心。而和平之神與幸福之神,只降臨于天真爛漫的童心所存在的世間。失了童心的世間,詐偽險惡的社會里,和平之神與幸福之神連蹤影也不會留存的。 --《兒童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