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和胃、十二指腸的關係

  幽門螺旋桿菌(HP)是產生于人胃粘膜上皮的螺旋形革蘭氏陰性桿菌,許多學者認為其和慢性胃炎、潰瘍的形成關系密切。其致病機理許多學者認為是HP借助于鞭毛的作用穿越胃粘膜層,嵌入上皮細胞內,它不僅釋放活性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氨,為HP形成保護層,同時還可經許多酶和毒素發揮致病作用,例如尿素酶、蛋白酶、內毒素等,并且其還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反應的本領。 


  HP感染一般隨年齡增加而增加。自然人群感染率可達4?60%,而十二指腸潰瘍感染率幾乎達100%,目前的研究和有關資料證明:HP的存在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同時也是消化性潰瘍復發和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作者系復旦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