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家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兒童缺乏微量元素,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甚至還會導致兒童行為異常。


  看看你家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身為父母,是否對孩子的飲食結構有恰當的安排?


  據資料顯示,我國兒童的飲食結構普遍不合理,其中對微量元素尤為缺乏。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專家指出,缺乏微量元素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還會導致兒童行為異常。


  典型案例:缺乏微量元素引發行為異常


  家在東坡區的朱琳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7歲大的兒子卻讓她很擔心。兒子一向比較偏食,近段時間以來,她發現兒子食欲更差,對平時愛完的游戲也提不起精神。學校老師最近還向她反映,一向成績不錯的孩子近來上課的時候變得十分好動,精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有所下降。


  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反常現象,朱琳十分著急。于是帶著孩子到醫院做了檢查。診斷結果為孩子出現行為反常現象與體內缺鋅、鐵等微量元素有關。醫生還告訴朱琳,孩子缺乏微量元素不僅會影響生長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多動、學習困難等異常行為。所以均衡孩子的飲食結構,改變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深度分析:兒童缺乏微量元素的一般癥狀


  兒童缺乏微量元素會出現哪些癥狀?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特地采訪了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副主任醫師劉顰。她向記者詳細講述了兒童缺鈣、缺鐵、缺鋅等方面的一般癥狀。


  缺鈣的兒童會出現手腳抽動現象。缺鈣的兒童還會出現夜間磨牙、易驚現象。缺鐵會導致貧血。患兒主要癥狀是皮膚蒼白、嘴唇紅、精神不集中、頭暈、不想吃東西等。缺鋅患兒的主要癥狀是食欲不振、厭食、生長發育慢,智力發育受到影響。缺鋅患兒應多吃含鋅量較多的食物,如堅果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谷類等。


  缺B類維生素的兒童突出表現為容易疲倦煩惱、焦慮、健忘和恐懼等。可讓患兒多吃大豆、蛋黃、動物肝臟、牛奶、核桃、芝麻等。多吃這些食物還有利于兒童大腦發育和記憶力增強。缺維生素C的兒童表現是冷漠、感情抑郁、性格孤僻、少言寡語;嚴重缺乏時還會出現敗血癥,表現為牙齦浮腫、出血、貧血等。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之中。因此,患兒應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


  另外,食鹽過量,兒童食鹽過量可導致體內鉀鹽積蓄,出現反應遲鈍、睡覺不好等現象。




  專家支招:合理安排飲食 全面補充營養


  兒童缺乏微量元素有什么對策和預防措施呢?劉顰告訴記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倡全面營養,就是要吃多種食品,不偏食、不挑食。提倡營養的均衡全面,而不是要選擇價格昂貴的食品,而是在烹調的上下工夫,例如,炒青菜可加上胡蘿卜、豆腐干或木耳、香菇等,不僅色、香、味齊全,而且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總之,因地制宜,選用時令的物美價廉的主副食品搭配食用,可起到互補作用。


  同時,還要注意葷素食品合理搭配。由于任何一種食物都不能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膳食種類一定要多樣化,和合理搭配葷素食物以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因此,父母每天除了給孩子吃適量碳水化合物,如糧食、面食外,還要吃一些魚、肉、蛋和豆制品,最好能喝些牛奶或豆漿,這樣可基本滿足對蛋白質的需求。每天還要吃些蔬菜,也可吃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素。對兒童食量的大小,要以能維持正常體重增長為標準,而不必強求一律。見習記者 吳錕


  相關鏈接:健康小常識


  人體所需的營養:首先是葡萄糖、亞油酸、亞麻酸;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色氨酸、頡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蛋氨酸;13種維生: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B1、B2、B6、B12、葉酸、煙酸、泛酸、生物素以及維生素C;21種礦物質,宏量元素鉀、納、鈣、鎂、硫、磷、氯;微量元素鐵、鋅、銅、硒、錳、鈷、鉬、碘、鉻、氟、釩、錫、鎳硅;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木質素等),還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