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裡錢的作用

  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兒童理財教育中,美國人積累了一整套成功經驗。他們對學齡前兒童的金錢教育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

  ·3歲能夠辯認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他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5歲時知道錢是怎么來的;
  ·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大量硬幣;
  ·7歲能看價格標簽。

  通過這種切合實際的金錢教育,美國人的孩子基本具備了很強的獨立性、經濟意識以及經濟事務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這為他們培養優秀的經濟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金錢意識的六個層次


  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大致有六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沒有金錢功能意識。
  第二個層次,朦朧的金錢功能意識。不認識錢,只知道錢可以“換”東西。沒有自覺的買賣行為。
  第三個層次,簡單的金錢功能意識。認識并能計算錢的多少,意識到錢可以買東西,有比較自覺的買賣行為。
  第四個層次,復雜的金錢功能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物質交換功能。有了金錢,可以購買吃、喝、穿、住以及學習、游玩等所需的各種東西。買賣行為不但具有一定的自覺性,而且具有初步的獨立性。
  第五個層次,全面的金錢功能意識。既認識到金錢的物質交換功能,又認識到金錢的精神方面的功能,認識到金錢的社會功能。用金錢可以買享受,用金錢可以買榮譽,用金錢可以買時間,用金錢可以買感情。
  第六個層次,創新的金錢功能意識。亦即具備了運用金錢進行金錢增值的自覺意識。金錢是母雞,雞可以生蛋,蛋又可以孵雞,越變越多。


  這六個層次與一定的年齡階段相吻合。一般:


  0~2、3歲的孩子處于第一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3~6、7歲的孩子處于第二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7~10、11歲的孩子處于第三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11~13.14歲的孩子處于第四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14~16.17歲的孩子處于第五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18歲以上的孩子處于第六個層次的發展水平。

  學齡前兒童的金錢觀

  3歲前,視金錢為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意擺弄的紙。


  4~7歲,具有朦朧的金錢功能意識,不認識錢,只知道錢可以換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自覺的買賣行為。具體說:


  5歲時,我的求知欲望強,能數1~10,甚至到20,但有時中間會間斷,能以手指做簡單的加法和減法;我只能認出5分錢硬幣,或許也能認出其它如1角錢、5角錢等硬幣,但是我對錢的興趣不大,可能會將我喜歡的硬幣向商店的老板買東西。我會吹牛,講夸大性的故事,會吹得毫無根據,我告訴小朋友,我的奶奶今年120歲,我的儲蓄罐里有100萬元,我還能根據電視情節編異想天開的故事,但我知道這不是真實的,我也知道我自己在說謊,這只是表明我在長大。

  5歲半,我數數有進步,能數到20,能寫出1~10的數字,但有些數字會寫倒或寫反,能把5以下的數字進行正確地加減;能叫出5分、1角、5角、1元硬幣的名稱,但我對錢的興趣依然不大,只是認為它能買到我想要的東西,不過我在買東西時會先拿著客觀存在仔細看一會兒;存錢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知道了什么叫真實與虛構,較少地講夸大性的或虛構的故事。

  6歲,我的算術又有長進,能數到30,甚至到100,能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不僅能叫出1元錢以下硬幣的名稱,還知道1元錢等于幾個5角錢或幾個1角錢;我喜歡錢,但老是把錢弄丟,而且經常將手里的錢花個精光;依舊沒有存錢的意識;我有時不知道那個玩具是小朋友的,我喜歡它就把它拿回來了,他如果喜歡我的玩具,我也會慷慨地送給他。我是一個非常誠實的孩子,一般不說謊。

  7歲,1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地能數到100;能叫出所有硬幣的名稱,并且知道每個硬幣相當于幾角錢;對錢稍微有點興趣,常向父母親索要零花錢,將剩余的錢存起來以備將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知道那本書是小朋友的,我不再拿來據為已有,但有時愛拿一些不值錢的東西,如鉛筆、橡皮等等。


  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識能力

  當你了解了孩子的金錢觀,你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事情,采取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形式來培養孩子對算術、對金錢的認識能力。

  帶孩子去超市

  ·上超級市場對父母來說很乏味,但是對于一個學齡前兒童而言那就是充滿冒險色彩的樂園,父母可以動點腦筋,讓超市變成一個寓教于樂的即時課堂。
  ·鼓勵孩子數蔬菜、水果、薯片的數量;
  ·和孩子說一說相同水果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差異,再說一說不同水果的重量和大小,你可以比較10顆葡萄和10個葡萄干的重要的不同。
  ·買完東西之后,讓他去付款,拿收據,把買的東西放進包裝袋里,然后把找回的零花錢收起來。

  廚房里的學習

  ·讓孩子把湯匙和筷子分類,然后放進櫥柜里。
  ·讓孩子計算有多少人吃飯,在桌上擺出與人數相應的碗、筷子和杯子。
  ·把蘋果切成三份,或是把面包分成兩半吃,讓他初步理解分數的概念。


  從故事中認識金錢


  故事可說是孩子最貼心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從故事里,孩子不但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滋潤,還能認識到廣大的世界;故事可以把抽象、復雜的概念,化約成孩子可以懂的情節;可以讓孩子從中去認識金錢,和儲蓄的益處。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不乏和金錢有關的,如:搖錢樹、金銀島、所羅門王的寶藏、吝嗇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有些可以告訴孩子金錢的由來,讓孩子了解到金錢的重要性;有些反映出社會人情現實、冷暖的一面;有些則強調了儲蓄的重要性。不管主題是什么,都是很好的教材。


  從游戲中認識金錢


  幼兒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透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的;在游戲中,寶寶的感官、知覺、動作、想象力和好奇心等,都可以得到充份的發展。所以父母利用游戲來教導孩子認識金錢,和培養儲蓄的習慣,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扮家家酒就是其中一個。


  “老板,棒棒糖一支多少錢?”
  “一支要一塊錢。”
  “老板,我要買一支棒棒糖,一塊錢給你。”……


  父母可藉此機會告訴孩子,買東西為什么要付錢?如果東西太貴了就不要買,不要一次就把錢都用完。

  拓印錢幣的游戲

  收集硬幣:5分、1角錢、5角錢、1元錢,和大一點的寶寶玩拓印錢幣的游戲:你只要將紙覆蓋在錢幣上,用筆在錢幣的范圍內輕輕的涂一涂,錢幣上的圖案,就會像變魔術一樣的跑出來了;每一種單位的錢幣都涂一涂,并借機告訴孩子錢幣的單位。

  媽媽心得:

  女兒的數字概念一直不是很強,后來我拿錢幣給她練著玩,很有效果。“一個一塊的等于幾個五角的?一個五角的等于幾個一角的?弄清了,錢就歸你!”開始也會錯,慢慢的,就算得很清楚了。有一次給她十塊錢去買飲料,回來后她點來點去,覺得少了,我說你自己去找營業員阿姨問問看,果然,營業員已把五角錢放在柜臺上等著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