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那個叫“基因”的東西到了我們的身體里會怎么樣?吃了它會不會有危險?在N年之后,我們會因為它而生病嗎?……對于轉基因食品,我們有太多的疑問,甚至還有一種對“未知”的恐懼。
那么,轉基因食品背后的安全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它真的“不太安全”嗎?為此,我們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的羅云波教授。
受訪專家:羅云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相比傳統的雜交育種,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實更高。”
父母必讀: 先請您談談究竟什么是轉基因食品?
羅云波:轉基因食品是指通過生物技術,將生物中某個基因分離出來,然后植入另一種生物內,用后者生產出的食品叫轉基因食品。比如某一種水果口感很好,但是它產量很低。我們就可以找到一種產量很高的品種,通過基因分析,知道其中哪些基因是負責高產的,然后將這些基因轉移到口感好的水果當中,這樣生產出既有品質好的特點,又有產量高的優點的水果新品種。
父母必讀:聽起來好像和“雜交”有點兒像。
羅云波:是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轉基因技術是更為精確的雜交。過去,我們要改良一個品種,主要是通過雜交。就像上面舉的例子,將口感好和產量高的兩個品種進行雜交(實際上就是基因在發生交換),讓他們的后代既高產又好吃。但是因為在把高產的基因植入到品質好的作物里面去的同時,其他的基因也跟著進去了,其結果往往是,在繼承了各自的優良性狀的同時,也會繼承一些他們不好的性狀,就像有的小寶寶繼承了爸爸的高鼻梁,但同時也繼承了爸爸的小眼睛一樣,很難十全十美。這就是為什么雜交育種的技術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要做成一個品種,仍然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其中需要經過反復篩選。有些育種學家窮其畢生精力,可能也就育成了一兩個品種,因此育種的效率是比較低的。
但是轉基因技術的做法就不是讓兩個品種直接“通婚”了,而是會將高產品種的基因全部拿來分析,搞清楚他們各自都是干什么的。然后把和高產沒有關系的基因統統排除掉,只把負責高產的基因轉移到口感好的品種里面去。
父母必讀:也就是說雜交和轉基因其實都是基因的交換過程,只不過雜交的基因交換會更“雜”一些。但是,為什么我們對雜交的產品會很坦然地接受,但是一聽到“轉基因”就會覺得心里不踏實呢?
羅云波:這可能還是因為大家對轉基因這項新技術還不夠了解造成的。相比傳統的雜交育種,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實更高,因為它實際上是對遺傳性狀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良。它更精確,效率也更高。而通過常規育種,我們在獲得所需要基因的同時,還會獲得一些我們不需要的基因,其中也可能包括一些對我們有害的基因。而要將這些基因剔除,需要長時間的篩選,逐漸地來實現。
“DNA 本身也是可以被消化的,不可能把它吃進消化道,它就會跑到你的身體里面去。在消化道里它就會化成更基本的單位,也就是幾種核苷酸了。”
父母必讀: 一些消費者還會有一種特別樸素的擔心——吃了轉基因食品,我們自身的基因會不會出什么問題?
羅云波:對此我想說兩點。第一點是,基因其實是任何生物體固有存在的東西,任何一個生物體都充滿了成千上萬的基因,其中也包括我們平時所吃的蔬菜、水果、糧食、肉類等等。事實證明,我們并沒有因為吃了有“大耳朵”基因的豬肉就長出大耳朵。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我們吃了什么基因進去,它就被轉移到我們身上了。
第二點想說的是,在有些情況下,被轉進去的基因(我們稱之為“目的基因”)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就已經被“徹底毀滅”了。因為基因是由核苷酸按照一定的序列串起來的,當它被全部打斷以后,和我們平常吃的東西就沒有什么區別。另外,即使它以比較完整的形式進入我們的胃腸道,DNA在消化道中會被很快降解掉,不會以一個基因的完整形式存在,而是會化成更基本的單位,也就是幾種核苷酸了。而核苷酸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我們平常所吃的水果、蔬菜、糧食、肉類等等也都是由它構成的。
“人類的認識水平是在一步一步地提高的。我們不能因為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就拒絕在現在科學和認識水平上被認為是好的東西。”
父母必讀:關于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從它商品化以來,有沒有出現過不良的安全事件?
羅云波:轉基因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商品化,到現在已經30個年頭了。目前還沒有一例是因為吃了轉基因食品而中毒、死亡或者生病的。
父母必讀:不過,也有很多問題是在多少年之后才發現的。我們如何保證那個時候我們依舊安全呢?
羅云波:實際上你所講的是一種“不可知論”。我覺得我們應該這樣來看,人類的認識水平是在一步一步地提高的。我們不能因為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就拒絕在現在科學和認識水平上被認為是好的東西。如果這樣的話,人類就永遠都不可能進步和發展。
其次,安全其實是相對的,不安全才是絕對的。舉個例子,鹽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種調味品,適量攝入鹽對我們的營養均衡會有所幫助,但是鹽吃多了又容易得高血壓。所以,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問題,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食物,即便是安全的食物,也是各有其短長,應該合理搭配、科學膳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可以說,從來沒有一個食品像轉基因食品這樣,受到如此嚴格的安全性的評價。所以,我們應該對轉基因食品感到安全。”
父母必讀: 一項轉基因技術從研究到實現產業化,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要經過哪些程序?
羅云波:我們國家目前一個轉基因的產品從研究到拿到生產許可證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
在實驗室階段有嚴格的評估、申報、檢查制度,接下來再進行中間環節的實驗,然后還要有環境的實驗,最后是生產性的實驗,然后才能拿到許可證。如果要成為食品,還必須要做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包括這個基因是從哪里來的,它要干什么,它轉到生物體里面以后到了哪個位置,它所起的作用是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我們叫做要對非期望效應進行評估)。然后要對它進行毒理學的評價,包括這個基因的遺傳背景、它有沒有不良的案例、它的家族有沒有不良的案例,甚至是跟它相似的一些序列的基因有沒有不良的案例。所謂的“不良”包括毒性、致敏性、抗營養性。對這些,光是案頭上的理論分析是遠遠不夠的,一定都要進行嚴格的科學實驗,另外還要進行急性毒理實驗、慢性毒理實驗、致敏性的實驗等等,最后才能夠推出來。所以說,一個轉基因的產品(特別是食品)出來是排除了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的。可以說,從來沒有一個食品像轉基因食品這樣,受到如此嚴格的安全性的評價。所以,我們應該對轉基因食品感到放心。
父母必讀:目前,我們國家轉基因技術的產業化程度是比較低的,國家對此好像持比較謹慎的態度,是出于安全性考慮嗎?
羅云波:目前,各個國家對轉基因技術的管理模式不太相同。美國相對比較激進一些,它的轉基因技術專利是最多的,包括加拿大和印度都排在我們前面。我們原來排在第四位,目前下降到第六位。對于轉基因技術的產業化,我認為中國政府采取的態度是積極的謹慎。之所以要謹慎對待,不僅僅是安全性的考量,還要從社會心理、政治環境和國際貿易等幾個方面去考慮。不過,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確實是未來的一個戰略高地。為此,我們國家也推出了一個轉基因的重大專項計劃,在未來的5年,拿出了200多個億來進行研究。
“如果讓我選擇是購買傳統的玉米油還是轉基因的玉米油,我會選擇購買轉基因的。”
父母必讀:假設您到超市購物,面前擺著轉基因的玉米油和傳統的玉米油,您會選哪一種?
羅云波:我會選擇轉基因的。因為作為真正搞轉基因技術研究以及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的科研工作者,我認為轉基因食品往往比普通食品更安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轉基因玉米具有很好的抗蟲性,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它被蟲咬的機會就會很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它身上的蟲眼也會少得多。而蟲眼恰恰是霉菌滋生的策源地,容易產生黃曲霉素等一些生物毒素,這些生物毒素往往是強致癌的。因此轉基因玉米被這些微生物侵害的幾率就會小得多。這對我們的健康是一個保障。
另外,和傳統的玉米品種相比,轉基因玉米因為自身很好的抗蟲性和抗病性,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很少使用農藥或者不使用農藥,所以,它的農藥殘留也會低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
父母必讀:轉基因食品主要就是抗蟲抗病嗎?
羅云波:不是的。其實轉基因食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或叫做三代:第一代主要是改變一些農藝性狀,比如剛才所說的抗蟲、抗病等等。
第二代食品會強化一些營養素,比如賴氨酸是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在寶寶幼小的時候,他的體內又不能合成。過去,我們是通過生物提取技術,經過分離、純化(但它的純度是有限的),將賴氨酸這種營養素添加到嬰兒食品里面。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把產生賴氨酸的基因轉移到小麥里面去,寶寶可以通過食用這種小麥粉制作的嬰兒食品來獲得足夠的賴氨酸。第三代轉基因食品不但有營養效果,還有治療功能,比如說,現在科學家已經成功地把乙肝的表面抗原轉移到了西紅柿里面,通過吃西紅柿,我們就可以獲得乙肝抗體,等等。因此我們說,轉基因技術未來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它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