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看些什麼?

  你是否認為,在一兩個月大的嬰兒眼里,這個世界是混亂的,他們對此知之甚少?或許您不相信,人類是發育地如此之早:一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上一個緩慢移動的物體;兩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雙眼同時移動并且正確估計這些東西離我們的距離;三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區別家庭中的不同的成員。嬰兒那雙晶瑩透澈的大眼珠似乎總圍繞著食物和媽媽轉,在他們探索的眼神里,人臉始終是最具吸引力的,為什么?

  嬰兒的眼睛看起來明亮,但他們看起來仿佛只關心生活必需品。 

  發展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范茨認為,它們看起來簡單卻很迷惑人。像我們注視嬰兒一樣,范茨想知道這些嬰兒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嬰兒的眼睛看起來明亮,但他們看起來仿佛只關心生活的必需品。他們對這個世界了解多少?假如孩子們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所作出的回答,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熟練,我們如何去發現? 

  1961年,當范茨在進行實驗的時候發現,除了觀察嬰兒,觀察他們在做什么以外,我們并不能夠查明嬰兒的頭腦中到底是怎么樣思考的。

  人類有一項長久以來具備的特征,就是如果有一些有趣的東西在我們身邊,我們總是會觀察它。所以范茨在嬰兒面前設置了一個顯示板,顯示板上面有兩張圖片(Fantz1961)。一張是靶子,(bulls-eye),另一張是人臉。在顯示板后面嬰兒看不見的地方,范茨通過一個小孔觀察嬰兒在看什么? 

  結果 

  “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看人臉的次數是看靶子(bulls-eye)的兩倍。” 

  他發現,兩個月大的嬰兒關注人臉的次數是關注靶子(bulls-eye)的兩倍。這表明人類嬰兒具有圖示認知和選擇的能力。而在這之前,人們認為嬰兒看到的是一個混亂的世界并且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 

  “在現代的心理學界,這個實驗范式的各種后續實驗仍然在用來研究嬰兒如何理解這個世界。這些研究已經表明我們很早就開始發展自己的能力。一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上一個緩慢移動的物體;兩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雙眼同時移動并且正確估計這些東西離我們的距離;三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區別家庭中的不同的成員。”

  由于這些以及其它相似的研究,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生來就具有對人臉的偏好性。這確實有著進化的意義,人臉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對我們生存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