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習語言最為快捷有效的時候是在3歲之前,也就是嬰兒的大腦高速發育成長的階段。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自如、流暢地與人交流,豐富、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隨著年齡的成長,父母總是希望了解他們的子女是否達到了同齡兒童應當具有的水平,希望知道從孩子出生開始的各個年齡段,作為合格的父母,應當如何教育孩子掌握語言和交流技能,如何能讓自己的寶寶變成一個語言小天才?
不要以為,孩子學會說話,學會交流,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事實上,專家強調:有很多事情,父母們做或者不做,將對孩子學習說話、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萬萬不能忽視!在這里,我們綜合專家們的意見與最新發現,提供給新手父母們最專業的指導。
第一階段:“咕咕咕”
這個階段在幼兒教育上稱為“前語言”階段,從嬰兒出生開始,到大約12個月左右的時候。對嬰兒而言,此時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哭。然而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能發現哭鬧以及某些特別的面部表情會引發爸爸、媽媽或是其他照料他的人的特定反應。
同時,這一階段的特征就是牙牙學語,當然孩子們通常只能發出不同聲調的“咕咕”聲。然而,就是這種單調的聲音,在嬰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會不停地發現新的聲調、新的音節,慢慢的,孩子就能重復發出一些復雜點兒的聲音了。
父母能做的事:
●用各種各樣的聲音,輕快的、活潑的、高挑的、低沉的……對寶寶講話,讓他明白各種各樣的聲音能表達不同的含義。
●有意地用語言配合正在進行的事情,盡可能方便地讓嬰兒建立語言與行為的對應。比如“媽媽正要給你換尿布”等。
●盡量使用“Baby”語言,也就是一些音節簡單、有穿透力的詞匯。要知道,很多成人語言對孩子來說過于復雜,盡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
●養成給周圍看見的任何事物起名字的“好習慣”,起碼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停地重復一些簡單常用的短語是這個階段最為有效的練習方式。當你遞給他一個球時,就對他說:“這是一個球。”洗澡也是相當不錯的練習時間,比如:“媽媽正在洗你的臉”等等,配合你正在洗的各個部位就可以了。
●讓寶寶明白交流是雙方一起參與的行為,當他“咕咕”地對你嘟囔一句的時候,你就重復一遍他的嘟囔,至少向他表明你聽到他說的了。這個小游戲也能鼓勵小家伙學習大人的發音。
要謹慎對待的事:
如果你的孩子極少出聲,很少環顧四周,或者無法重復簡單音節,那么你需要聽聽專業醫生的建議了,多數情況下,你的寶寶需要接受聽覺測試。
10個有益學習語言的游戲
1)唱歌:盡管小家伙不明白在唱什么,不過他會努力跟上媽媽的。
2)樂器“演奏”:小家伙很喜歡用能夠發聲的玩具“演奏”自創的樂曲。
3)照鏡子:對著鏡子,鼓勵小家伙吐舌頭,張嘴巴。這能幫助他們學會控制嘴部肌肉。
4)想象:鼓勵孩子對著娃娃或是隨便什么東西說出他做了些什么,想干什么等等。
5)閱讀:在你講故事的時候讓他靠近圖書,并在圖片上指出你正在講的人或物。你可以調整音調、語速去適應孩子所指。
6)重復兒歌:他會非常喜愛某段兒歌,不妨帶著他多多重復。
7)送他個兒童電話:孩子非常喜愛打電話的感覺,等有了自己的電話,他就會時常“打”給爸爸或者姥姥。
8)找東西:鍛煉幼兒聽力,可以說出某個家中物品名,讓他找出來。
9)空出最后一個音節,讓他填補:在你唱歌曲或是兒歌的時候,每句話空出最后一個字,然后看著他,通常他會非常高興地說出你缺少的那個詞。
10)錄音識別:準備一個小錄音機,隨時采集身邊的聲音資料,比如小鳥叫、汽車啟動等,然后放給你的孩子聽,讓他說出是什么。
語言發育日程表
一般來說,每個小生命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語言發育日程表”。下面列出的是多數1至2歲幼兒語言發育各階段進程。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完全符合以下列出的參考點也不用過于在意,因為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孩子有某方面障礙。
12~15個月
這個階段,大多數嬰兒叫出了一生中的第一個詞,這個詞可以是某個東西,也可以是家庭成員的名字(可以是你、你的父母,甚至是寵物名)。另外,盡管此時他可能無法正確叫出自己的名字,但他已經能夠意識到別人叫出這個名字時的含義。再有就是他們開始喜愛各類兒歌游戲。
15~18個月
這個階段,孩子能熟練使用6、7個不同的詞匯了。實際上,他平時掛在嘴邊(并非熟練掌握)的詞匯可能遠遠不止這些。多數孩子會傾向于對同一事物用同一個詞匯來表述。現在的他,已經能夠坦然應對大人們的簡單介紹了。
19~21個月
這個階段,小家伙開始把單個的詞匯按他們自己的方式組合到一起,并形成有特定意義的詞組了!這可是個了不起的進步。此時,他會常常從圖片中認出家里有的東西,并且能夠指著照片叫出每個家庭成員的名字。
22~24個月
幼兒自我意識在這個階段覺醒,他開始意識到在所有關于自己的名詞中(包括臉、鼻子、嘴巴、手腳等),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名字。他能夠準確地叫出周圍幾乎所有東西的名字,包括你們外出時看到的東西。有趣的是,這時候,你還能發現小家伙在“偷聽”別人的談話呢。
第二階段:第一個短語
當你的寶貝能夠用實實在在的詞匯或者短語來代替過去的“咕咕”聲時,就預示著第二個階段到來了。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孩子能夠準確地使用簡單詞匯,通常是身邊的事物名稱,比如媽媽、車、球等等。一旦小家伙熟練掌握了這些簡單的詞匯,他就會試圖把這些連接起來形成短語。這些短語通常由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組成,比如“爸爸喝水”或者“媽媽抱”。這個階段的幼兒經過父母訓練可以識別并服從一些簡單指令。
父母能做的事:
1、當孩子無意中使用短語表達他的意愿時,父母應當積極鼓勵并好好表揚一下小家伙,幫助他建立自信,同時引導他盡量多使用短語代替哭鬧和手勢。
2、不斷地向他介紹周圍的人和物,你可以詳細描述它們/他們的細節,總之要寶寶暴露在語言環境當中,這十分有利于幼兒學習語言。
3、可以適當地鼓勵寶寶多使用口語詞匯而不僅僅動動手指。比如,你可以鼓勵寶寶說出“果汁”、“牛奶”等詞匯,而不是用手指向冰箱。每一次嘗試說出想說的東西對于幼兒來說都是進步,無論這個詞匯聽上去有多么奇怪。
4、多花些時間在游戲和閱讀上。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把那些容易分神的東西(電視機等)暫時搬離,然后集中精力,鼓勵寶寶說出各種玩具的名字以及顏色等等。你可以請求小家伙做一些事情,比如“你可以把娃娃放到小車里嗎?”如果他能照做或者試圖去做的話,好好表揚他。
5、你可以表現得比小家伙更進一步。當小家伙只能說出簡單的詞匯時,你應當首先表揚他,然后告訴他你希望做得更好。比如,小家伙說“順順”,你可以說:“對了,順順好聰明,順順喝水”;如果他說:“順順喝水”,你可以說:“對了,順順喝甜果汁”。
要謹慎對待的事:
如果孩子不愿意說話,或是無法清晰地說出具體詞匯,或是不能將詞匯連接成短語,應當與兒科醫生聯系。
第三階段:連成句子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他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隨之有顯著提高。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幼兒展現出推論(發現言語中暗含的意思)的能力。同時,這一階段的幼兒也開始顯示出強大的閱讀和書寫能力。
父母能做的事:
1、鼓勵孩子說說今天幼兒園發生的新鮮事。你需要仔細地聽他所說的每處細節,注意小家伙敘述的條理性(時間順序、地點順序等),以及是否用詞準確,且能夠讓沒有親身接觸的人聽懂。
2、問一些簡單但是需要很強條理性的問題,比如:“老師怎么教你做三明治的?”或者“你今天怎么刷的牙?”你可以從這些簡單問題入手,發現孩子是否能夠準確地把握敘述順序,如果他做得很好,再從更高的層次——敘述簡潔準確來要求。
3、關注一些含義“空”的詞匯,比如“東西”,“這個”,“那個”等。如果在幼兒對某件事情的敘述中充斥大量此類詞匯,可能預示著孩子對詞匯的掌握不足或是用詞困難,這會導致敘事不清或是意義混淆,比如“昨天放到那個里面的東西濕了,所以不好”這樣的話,如果沒有結合恰當的語境,這將導致意義無法理解。
4、讓孩子把剛剛看過的故事講給你聽,以此判斷他是否弄明白了故事要講的事情。當然,每天講一章就好了,否則會導致抵觸情緒。
5、經常與幼兒園阿姨或是小學老師保持聯系,隨時關注孩子的語言能力。一旦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也不應當閉門造車,想當然地進行這方面的“強化”。你應該與指導老師聯系,看看如何相互配合,以便達到最好的效果。
要謹慎對待的事:
如果孩子抵觸上學或是看上去發蔫、厭學,這極有可能是孩子無法跟上班里其他孩子的學習進度。對此父母需要特別注意,應采取措施盡快解決,否則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長期影響。
小貼士:促進寶寶學說話的技巧
1、聊天:你越是經常與孩子聊天說話,孩子學習語言就越快。幼兒會盡量模仿媽媽的說話方式。
2、傾聽:盡管初期你不會對他所說的任何事情感興趣,但一定要保持傾聽的姿態。你需要集中精力,時刻看著孩子的眼睛,并適時做出回應。
3、游戲:很多小游戲能夠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你可以從中撿出一些適宜的,將其列入每天的例行游戲之中,每次應當持續一段時間。
4、教新詞:盡管孩子會從日常的會話中自己學習常用語,但父母也應該主動教他一些不常用到的詞匯,比如身體各部分的名稱、房間里家具器物的名字等。
5、要耐心:有件事情每個開始牙牙學語的小家伙都會經歷,那就是出錯。剛教會的新詞,小東西竟然轉臉就忘了。不要生氣,這不過是非常正常的學習過程。
杜絕口吃
在3歲以前,父母們會逮到小家伙不計其數的錯誤,有些是他所特有的,有些則屬于每個孩子都會犯的“大路”錯。
最為常見的錯誤包括:混淆詞匯,有時會弄得你都不知所云;發音錯誤;自造詞,說出一些從來沒有人教過的話(比如,當他吃飽喝足,沒準會冒出一句“啪啪咕”)。
當他們說出這類話時,不要去糾正他,否則可能會打消他說話的積極性,甚至造成說話緊張情緒。相反,父母應該先做出同意的表示,然后再用正確語句表述一遍,這樣做要比直接指出錯誤效果好得多。舉例來說,當他發現一只小鳥飛走了,或許會說:“鳥飛”。你可以說:“對了,一只鳥飛走了”。你適時地說出例句,能夠在不傷害他“脆弱小心靈”的同時,幫助孩子了解語句的正確表述順序。
如果父母沒能把握住“適時”二字,就很容易引發幼兒口吃。因為,如果你的孩子想說一句話,說到一半時被打斷糾正,他只得把前半段再次重復……在學習語言的初期,類似的情況如果不斷重復,含糊、口吃就會出現。
孩子是否有語言障礙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孩子確實存在某方面的語言障礙(天生或后天),下面提供一些診斷線索,幫你確認情況是否屬實。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現象即使存在,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孩子的確患病,應去醫院兒童保健科向醫生求證。
1、兩周歲的幼兒還沒有說出第一個字;
2、幼兒因無法準確表達意愿而感到沮喪;
3、起初學習語言一切正常,然后突然性地出現倒退;
4、孩子不愿參與各類唱歌/兒歌的活動;
5、你說話時孩子全神貫注于你的嘴唇,好像他聽不到聲音一樣。
如果你發現上述癥狀,或是你已經擔驚受怕幾個月了,不妨約兒科醫生或是幼兒園的幼教顧問談談,說出你所擔心的事情,并從他們那里獲得進一步的建議。一方面,這樣可以使你不再胡亂擔心;另一方面,如果確實存在某種疾病,也能及時科學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