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兒防老。有網友把這句話改了改:養兒太累,只會讓自己加速變老。
社會學家徐安琪的一份報告稱,根據對上海市徐匯區的一項社會調查,父母養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49萬元。
那么,成都的情況怎樣?上周,本報對近百名成都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經過計算得出,一個成都小孩從出生到18歲,家長大概將為其花掉近40萬元的養育成本。這樣的經濟成本,讓9成家長覺得養孩子非常有壓力。這次調查的結果還顯示出,孩子中學階段的花費最高,小學階段最低。
平均每月花1872元
本次調查采用了網絡調查和街頭調查結合的方式,共發放100張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2份。在被調查者中,孩子從1歲至18歲每個年齡都有,處于幼兒園階段(3~6歲)的最多,共有33名。關于被調查者的家庭月收入,6000~10000元的最多,為33 人,10000~20000元的有23人,3000~6000元的有21人,20000元以上的有10人,1000~3000元的有5人。
對于小孩每月平均支出這個問題,每位家長都填寫了具體的數字。經過計算,92位家長平均每個月將在養娃方面花費1872元。按照年齡階段來分,1~2歲平均花費1856元,幼兒園階段(3~6歲)平均為1939元,小學階段(7~12歲)則出現明顯下降,為1510元,中學階段(13~18歲)最高,為2075元。
根據該結果,采用“平均月花費×12月×對應年數”的方式,計算出每個階段所需要的總花費,再將結果相加,可以計算出小孩從初生到18歲的平均養育成本為395772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同的家庭對于小孩的花費相差很大。一位家庭月收入為6000~10000元的被調查者,平均每月為僅4歲的孩子花費5500元,這些花費大部分用在了教育上,每年大概要花掉5萬元。記者了解到,這位家長屬于典型的“望子成龍”型,小孩不僅要讀最好的幼兒園,而且還要學鋼琴、跆拳道、輪滑……這位家長坦言:“只有一個娃兒,我現在不給他最好的,要是長大了沒出息,就算娃兒不怪我,我都要怪自己。”但另外一名11歲孩子的家長,每個月僅需要在孩子身上花費400元。
9成家長有壓力 教育最花錢
對于養小孩的花費,記者的朋友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女兒每天出門,我都感覺好像在她書包上貼了一張 100元的鈔票。等上了小學,可能每天要在書包上貼200元才夠了。”
本次調查中對于“在孩子的經濟支出方面,您是否感覺到壓力?”這個問題的回答,顯示出家長對于養育孩子的總體感覺:有壓力,但還扛得住。
結果顯示,10.87%的家長表示,養孩子“毫無壓力”;覺得“稍有壓力”的人最多,為 71.74%;認為“壓力較大”的家長為9.78%;還有7.61%的家長覺得“非常吃力”。看來,對于養一個小孩,9成的家長都感受到身上的擔子不輕。
壓力來自于哪里?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從小孩3歲上幼兒園開始,教育成為最花錢的支出。 92名家長中,有77人在“小孩的主要經濟支出”中選擇了教育,每年在該項的花費,最高的達到3萬元。
記者從部分被調查家長處了解到,學費僅僅是教育支出的一部分,建校費、特長費和補習費,成為家長眼中 “猛于虎”的支出大頭。
此外,小孩的吃、穿、娛樂、醫療也成為主要支出,尤其是5歲之前的小孩,這些支出占據總支出的大部分。
養娃成本預期值48.34萬
養一個小孩到18歲,你覺得要花多少錢?在調查中,我們讓家長在沒有經過精確計算的情況下填寫了一個數字。有意思的是,對于這個數字,家長們的回答相差很大,有10名家長填了100萬元,但也有不少家長填寫20萬元。最終,85名家長的養娃成本預期值平均為48.34萬元,高出實際平均成本8萬多元。
對于養娃花費,有半數家長已經采取了應對措施。在92名家長中,47人為小孩準備了錢,其中以相對年輕的家長更為明顯。至于這筆錢的準備方式,有很多家庭已經存好了錢,最高的已經專門為小孩的成長準備了100萬元,也有部分家庭采取買保險、基金定投等方式,每年為小孩準備一筆費用。有一個家長更是直接地表示:“我已經為娃娃準備了兩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娃娃今年才3歲。
講述1
寶寶1歲多尿布奶粉花費起碼一千多
講述人:李女士
家庭年收入:20萬
小孩年齡:一歲零兩個月
“尿不濕,一天算7片,好奇牌的每片折合下來2.3元左右,一個月光尿不濕就得500元;奶粉,美素牌的要200多元一聽,現在一個月至少要吃3~4聽,花費600~800元;商業保險:買的中國人壽的康恒重大疾病保險,一年繳費3000多元,攤到每月近300元……”
市民李女士一家去年3月添了個男寶寶,上周五,她掰著指頭給記者曬起了自家的養娃開支:“以上尿布、奶粉是花銷的大頭,還有衣服鞋子、玩具書籍什么的,這是每個季度都會不定期采購的商品;此外還有固定資產:像嬰兒床、嬰兒車、奶瓶、消毒鍋等,還有像一歲以前每月要打預防針,進口的一次至少數百,一年總花費至少2000元以上,這賬簡直不能細算!”
眼看著花錢如流水,精明的李女士也在想著法子怎么能省錢,她的訣竅是上網淘,“小孩的衣服、玩具、書籍現在我都是在網上買,至少能省1/2的錢。拿玩具來說,我曾在商場給寶寶買個玩具花了198元,后來在網上看到同樣牌子的玩具只要50多元,簡直后悔死了……”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李女士一家花銷的重點也在不斷變化。“今后上幼兒園才貴,金蘋果一年起碼要3萬元,而家附近的公立幼兒園,一年只招50個娃娃,可現在已經有300多人在排隊了,根本讀不上。”
“幸好我們家的娃娃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要是再請個保姆,至少還得多花1500元以上。”李女士感嘆,現在對于一般家庭來說,養個娃娃真是“甜蜜的負擔。”
講述2
為女兒夏令營一擲數萬 自己全買打折貨
講述人:外企管理人員吳女士
家庭年收入:22萬左右
小孩年齡:16歲
“沒辦法,她是我的心尖尖。在她身上花錢,就覺得錢不是錢一樣,出手就很大方。”吳女士在成都一家知名外企做管理人員,女兒今年16歲,每月花費近3000元,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刻開始,吳女士就為女兒開啟了一系列的“寶貝培養計劃”。小學把孩子送到川師附小,初中則到成外讀書。目前,孩子學費一年20000元,住宿費1600元,再加上開學交伙食費2000元,交通費300元,光教育一項吳女士每年就要為女兒投資近25000元。
“為了讓女兒順利成長,做家長總是盡可能地給她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這不,吳女士上周才為女兒報名參加美國為期1個月的夏令營,總花費38000元。 “我們也覺得費用有點高,可是女兒班上的同學很多都去了,現在競爭這么激烈,也想找這個機會讓她去練練口語,在同學中不掉隊,所以咬咬牙就讓她去了。”吳女士說。
但吳女士的“寶貝培養計劃”也有失策的時候。為了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她在2003年為女兒買了一臺一萬多元的鋼琴,請老師輔導,1個月上4次課,大約要300元。可誰知,老師請來了,鋼琴買來了,女兒卻不學了。“如今,鋼琴在家里成了一個昂貴的擺設。女兒也可以說會彈鋼琴,但水平確實不敢恭維。”
與對女兒的“闊綽”相比,吳女士對自己卻是相當“摳門”:逛街先是直接拉著女兒去品牌店,給她買完后再折回打折專區給自己“淘相因”。“自從有了女兒,我就完全與高檔產品‘絕緣’。這么多年來,我就沒買過上2000元一件的衣服。而高級化妝品、名牌衣服等,雖然看得心癢癢,但一想到孩子的花費很大,就只有忍了。”
但令吳女士欣慰的是,女兒很懂事,每逢生日、母親節、三八節都會寫給她寫一封信。
回想著16年來對女兒的培養,吳女士笑著說:“養娃娃就是希望她快樂地成長,我愿意傾其所有。我女兒確實算是個比較乖的孩子了,沒什么惡習,但也不算出色,我覺得能快樂成長就行啦。”對于2年后考大學的問題,吳女士說,曾經跟女兒聊過,但女兒好像沒什么太長遠的目標,也沒確定到底想學什么,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4歲娃“被迫”進入花錢高峰期
講述人:銀行職員酒酒媽
家庭年收入:30萬元
小孩年齡:4歲
酒酒(小名)今年4歲,爸媽都在銀行工作,家庭條件不錯,但是在從酒酒出生到現在,在她身上的花費并不多。然而,酒酒媽最近有點煩惱,女兒現在可能不得不進入花錢高峰期了。
酒酒2歲前,常常穿別家孩子穿過的衣服;上幼兒園之后,花費也僅限學費,只是參加了一個輪滑班,每天晚上去玩玩,也就幾百塊。此外,每年父母都會帶酒酒旅游一次,2歲去的山東老家,3歲去的北京,4歲就跨出國門去了馬來西亞。酒酒媽說:“都說養小孩花錢,我們那時候沒太大感覺。”
不過,酒酒媽的幸福今年受到沖擊了,“酒酒說想學鋼琴,買鋼琴看來快了。而且,酒酒也有了自己的審美,每次買衣服都得自己到商場挑。在女兒身上花的錢肯定越來越多,但這都沒辦法。”
說起買鋼琴的事,酒酒媽顯得很無奈:酒酒到好朋友家里玩,人家小孩有一臺鋼琴,酒酒彈了之后回家說:“媽媽,我也想學鋼琴。”酒酒媽覺得要把鋼琴學好不容易,不想逼著女兒天天練琴而失去童年的快樂,便跟酒酒說了一大堆好話。當天,算是糊弄過去了。但是在幼兒園里,人家小孩老說又去哪里學鋼琴了,又去哪里學畫畫了,酒酒沒得說,就又跟媽媽說要學鋼琴,還哭了起來。
酒酒媽笑著嘆了口氣:“沒辦法,女兒都哭了,誰的心不軟啊。別人的孩子都在學,你買得起的東西,能不給她嗎?”酒酒媽先打聽了一下,準備先買個二手鋼琴,大概7000元左右,請個鋼琴老師大概一次課200元左右,一周4次課,一個月就得花上3000元。接著,她又添了一句:“不過,我覺得肯定學不長。要是酒酒哭著跟我說不想學了,我難道忍心逼她?”
酒酒5月份花費一覽
項目品牌月花費(元)
衣服鞋子小熊維尼500
輪滑班——— 400
幼兒園學費——— 800
玩具書籍——— 200
其他——— 200
合計2100
后記
養娃太花錢?幸福的煩惱
40萬元,有人說太貴,有人說很少。
實際上,40萬元只是一筆苦中帶甜的糊涂賬,不管家里是窮是富,父母都會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雖然我們盡量采用科學的調查統計方法,但沒有人能真正算清養大一個小孩究竟要花費多少。只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養育小孩的成本確實是越來越高,以至于不少家庭紛紛延后“造人”計劃。
調查過程中,我們在幼兒園和小學門口找了很多家長填寫調查問卷,盡管他們都在問卷中填上養孩子“有壓力”,但是接到孩子后,父母臉上的笑容,讓人覺得他們是輕松的。
在很多網絡論壇上,很多準媽媽都在發帖討論關于養小孩的費用問題。她們的提問,常常是關于自己現在的經濟狀況能否養好小孩等,言語之中透著擔憂。而在各種回帖中,很多過來人都會說,其實養一個孩子并不需要那么糾結地換算成金錢,有很多東西也無法換算成金錢。“窮有窮養,富有富養”,窮養的娃不一定比富養的娃差。
誠然,40萬元對很多父母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對于孩子的愛,能換算成金錢的,其實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記者 吳宇宸 張亦帆 實習記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