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寶貝:過於細膩且保護意識強

  申女士發現,與同齡孩子相比,自己只有6周歲的兒子心思相當細膩,晚上睡覺前他要跑去看看門有沒有關好,出門時他會反復問媽媽有沒有帶好手機、關好煤氣……分析原因,心理專家認為,申女士兒子的這一系列過于成熟的表現,與他的父親常年不在身邊有關。國家心理咨詢師鐘琴表示,由于父親在外工作而形成的“母系家庭”日益增多,正確的教育導向,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偏差,是此類家庭教育的重點。

 

 

  母系寶貝典型癥狀:過于細膩且保護意識很強

 

  李非的愛人是大連某公司駐溫州辦事處的銷售經理,在他們的兒子還未滿周歲時,兩口子就過起了一年只能見兩三次面的牛郎織女般的日子,他們的兒子成成基本上是李非和婆婆給帶大的。現在,成成剛剛5周歲,在一家幼兒園上大班。在李非看來,成成的性格非常細膩。比如,出去吃飯時,成成會給媽媽夾蔥和黃瓜,他知道媽媽最喜歡吃大蔥和黃瓜蘸醬;出門時,他在媽媽鎖上門之后會再去拉一拉門,看有沒有鎖好……李非說自己愛人的性格非常硬朗,但兒子卻像極了自己。

 

  心理專家解析:父愛少,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平衡

 

  鐘琴認為,現在不少的家庭都存在李非家這樣的情況,丈夫被公司派駐在外,由妻子負擔起帶孩子的責任,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通常陽剛氣要少一些,他們往往顯得比同齡孩子成熟,考慮問題比較細膩。鐘琴說,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心理有什么偏差,他們只是在父愛相對缺失的生活中尋找安全感和平衡性。一些男孩子往往潛意識里扮演起家中男子漢的角色,來保護媽媽和其他家人。“但如果母愛表現得過于明顯,甚至變成了溺愛,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鐘琴曾做過大學和中學老師,他的學生中就有因溺愛而形成心理上的不健全。有一個男孩子的父親在外做生意,母親過于溺愛的教育方式讓這個孩子帶有一種病態的女氣,他對父親基本上沒有感情,就喜歡和媽媽在一起,每天回家都要抱抱。這個孩子在學校也沒有朋友,男生和女生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他變得越來越孤獨。鐘琴說,一旦母愛泛濫到這種程度的話就很難收拾了,所以“母系家庭”一定要注意,男孩子到一定年齡,母親應該與他保持距離,同時應該注意自己表達情感的方式。

 

  心理專家支招:父親應給孩子“男性教育”

 

  對于現實中存在的“母系家庭”,鐘琴認為,其實,這種家庭的問題并不在結構上,而在于功能上。母系家庭中父親的功能表現得過于弱化,會讓孩子的性格缺少硬朗的一面,有很多孩子表現得比較軟弱,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很多父親說自己太忙,其實忙是一種借口。”鐘琴說,再忙也可以擠出時間的。現在通訊方式多種多樣,在外工作的父親完全可以通過打電話、網上聊天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要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父親可以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談談自己的工作,以及在外的生活內容,讓孩子了解作為一個男人在外打拼是多么不容易。有機會回家,父親應該盡可能放下工作,與孩子像朋友一樣玩耍聊天,而不要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令人生畏。鐘琴表示,父子(女)之間保持一種民主、自由的交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