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而不是欺騙他

  有一次拜訪朋友后要離開,我讓兒子與所有人道別,我則站在門口等他。朋友問我:奇怪,他怎么不怕你會不等他?

 

 

  我聽了有點摸不著頭腦,反問:“怎么會?”

 

  朋友說她的女兒就不行,會吵著要在媽媽身邊,怕媽媽會在自己去與大家道別時走掉。

 

  我想了想,問她這樣的事情是否曾經發生過?

 

  朋友嘿嘿一笑:“當然,每次我們要出去,被她發現了就會讓她先去后面跟奶奶說再見,我們悄悄溜掉。”

 

  “難怪小家伙不信任你啦!”我笑道。

 

  朋友有點不甘心:“難道你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

 

  我肯定地告訴她:“我從不騙我的孩子。”

 

  以大人的經驗,要技巧性地哄小孩不是難事,為什么要直接騙他呢?

 

  兒子剛學會走路時,他的叔叔曾為了誘使他走向自己而對他說:“來叔叔這里,叔叔給你山楂片吃!”

 

  我馬上制止:“如果你手上沒有山楂片,就不要騙他。”

 

  不要說我嚴厲,這是教孩子的基本原則——要讓他成為有信用、正直、負責任的人,我們就不能對他做沒信用、不負責任的事情。

 

  童年的小事會直接影響孩子以后是否能做大事。

 

  令我疑惑的是,許多人竟然認為騙騙小孩,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記得我四五歲的時候,發現弟弟有“小鳥”而我沒有,就向爸爸問個明白,爸爸聽了笑笑說:“哦,你的‘小鳥’放在后面那個冰柜里。”

 

  當時我們住在老家,6歲后搬了家。

 

  一直到我11歲,只要有人開玩笑,問我的“小鳥”在哪里,我都會認真地答“在老家的冰柜里”。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小鳥”藏在冰柜里,只是大人搬家時一時大意沒有搬來。我的回答每次都會引來一場大笑,但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向我解釋女孩子是沒有“小鳥”的。

 

  大人騙小孩子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小孩子說謊又讓大人非常緊張——大人沒有以身作則,孩子怎么會做得好呢?所以,我和丈夫約好“我們不騙孩子”。

 

  那天帶兒子到游樂場玩,要離開了兒子還不肯走,丈夫情急之下就告訴他“我們去另一邊玩”。

 

  兒子馬上跟隨我們離開,同行的妹妹有點驚訝,覺得我的兒子很好騙。

 

  兒子上車后發現受騙就鬧了起來,我對丈夫說:“你騙他,自己收拾場面吧。”

 

  我對妹妹說:“不是兒子很好騙,而是他很信任我們。至于為什么這么信任我們,是因為我們從不騙他。”

 

  西方父母在這一點就做得不錯,他們常花時間來與孩子溝通和解釋,把孩子當大人般尊重,而不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騙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