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心”理解“荒誕” 童年

  《窗邊的小豆豆》書中有這樣的一個細節:小豆豆的錢包十分漂亮……但卻不慎掉進了廁所里。為了找到心愛的錢包,小豆豆一個人便開始掏便池了,正當掏得起勁時,剛巧小林校長從廁所經過。就問:“你在干什么呢?”小豆豆連住手的工夫都舍不得,一邊往下探勺子一邊答道:“錢包掉進去了。”“是嗎?”只說了這么兩個字,校長就反背著雙手像平時散步似的不知朝哪兒走開了。又過了一會兒,錢包還是沒有找到。那糞堆卻像小山一個勁地增高。這時校長又路過這里,問道:“有了嗎?”滿身汗水、滿臉通紅的小豆豆站在小山中間答了聲:“沒有。”校長把臉靠近小豆豆的面頰,以朋友般的口氣說:“干完了要把它們都送回原處去喲!”說完了又和剛才一樣,往別處去了。“嗯。”小豆豆精神飽滿地應了一聲,又干起來了……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學生聰聰,這是一個幾乎失去聽力的孩子,雖然戴著助聽器,只能勉強聽到別人大聲的喊叫,他的話語很含糊,我就聽不出他說的什么。這樣一個特殊孩子,我倆一旦相遇,他就立即跑來,哇哇說個不停,我微笑著傾聽、點頭,只要擺脫他的“糾纏”,就不由自主地長舒一口氣,輕松地走回辦公室。如果“荒誕”事件的主角小豆豆遇上我,那結果不言而喻。


  聰聰或許不知道“偽善”的我并不值得獲得他的尊重。他不知道老師我一直在敷衍他,特別是課堂上,我們正忙碌著,他開始絮叨的時候,我的聲音特別大,雖然極力保持著所謂的冷靜,臉上也盡力保持平靜的狀態,內心里卻對他“憎恨”有加。但他卻不為所動,依然發表著自己的心聲,好像我的大聲呵斥只是為了讓他聽見一樣。當我粗魯地把他拽回隊伍中,聰聰卻露出天真的笑容,這曾讓我的心里一動,但卻瞬時消失了。我已經麻木了,否則不可能不被他感動。


  讀過《窗邊的小豆豆》,我覺悟了,聰聰有缺陷,但卻沒有失去生活的自信。如果我能像小林校長那樣,站在聰聰的角度看待問題,信任他,毫不妥協地寬容他的所謂“錯誤”言行,那么聰聰會在失誤中磨礪自己,會成長得更快。這些日子,我已經悄悄地改變了對聰聰的態度,當我和藹地回答他的問題時,他好像有些不解,那疑惑的眼神讓我的心針刺一樣難受。相信聰聰一定會適應我的改變,在愛的滋潤中不斷地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還有許多感人的細節,讓我思考得很多很多,但最令我震撼的還是“掏錢包”這個細節。如果用我們成年人的思維去判別孩子的行為,往往感覺非常荒誕、不可思議,但在孩子的心靈世界里,就是天經地義的,也是理所當然的。豆豆在便池“掏錢包”、聰聰的絮叨,都是他們童心驅使下的言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像小林校長那樣,真正做到“心靈”的下蹲,傾聽他們的心語,和童心交融,尊重孩子。


  心靈的下蹲,會溫暖所有孩子,同時滋潤我們的心扉。也許,這才是《窗邊的小豆豆》要真正告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