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糖果會影響孩子發育

  零食吃太多易得糖尿病


  近日,英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很多所謂的“兒童食品”中所含的鹽和糖要比類似的“成人食品”中的含量還高。英國營養學家發現,一種給兒童吃的麥片,含糖量是成人麥片的5倍。還有的食品聲稱能夠為人體提供每日所需要的營養,然而這些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和鹽給人體帶來的危害要遠遠大于好處,兒童食品可能還不如普通成人食品有營養。


  美國剛剛對3000名4至24個月大的嬰幼兒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的7個月大的嬰兒就開始喝蘇打飲料,有些學齡前兒童每天都吃炸薯條,卻不吃任何水果或綠色蔬菜,這樣孩子更容易患糖尿病、齲齒、肥胖,長大后甚至易患癌癥和心臟病。


  多吃天然食物


  記者就兒童營養問題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市兒童醫院副主任營養師魏靜心。她認為,父母不要覺得現在流行的給兒童吃的食品就好,營養還是要從天然食物中攝取。


  雖然與成人相比,兒童處于體、腦發育期,所需熱量、蛋白質、脂肪要多一些,但是,糖果類零食是純熱量食品,不利于兒童成長。另外,兒童還需要攝入更多礦物質和維生素,零食往往滿足不了這一點。吃太多零食還會明顯影響小孩的食欲,平時大嚼零食,到了該吃正餐的時候卻吃得很少,或是索性不吃,進一步影響孩子從正餐中攝取營養。


  魏靜心認為,兒童膳食也應該遵循多樣化和保證平衡的原則。父母要適當控制,不能讓孩子把零食當主食。有的孩子消化得快,沒到吃正餐時就已經餓了,這時可以吃酸奶、水果類的零食。堅果含有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長身體時需要的營養素。


  關于飲品,魏靜心告訴記者,果汁飲料中含的糖分比較多,主要是補充熱量,所含的維生素很少,不如直接吃水果好。


  大家一般都認為水果營養豐富,小孩應該多吃,其實每天吃一兩個就足夠了,而且應該換著品種吃。因為每種水果中所含的營養都是有側重的,再好的水果所含的營養也不全面,不能當飯吃。




  飲食隨年齡變化


  兒童飲食還應該注意適齡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注意事項也不同。


  1歲以下的嬰兒以喝奶為主,4個月大后應該逐漸添加輔助食品,從只喝奶逐步過渡到半流質和固體食物,比如給孩子沖米粉,做蛋羹,再往后就可以吃面條或粥。


  1歲至3歲的幼兒應保證每天吃3頓飯,還要喝2次奶以保證足夠的鈣質。這時,孩子的牙還沒長齊,父母做飯時要特別注意把菜、肉切成小塊或剁爛。


  嬰幼兒需要的蛋白質多,可以多攝取雞鴨魚豆蛋奶等含高質蛋白質的食物,不過也不能吃太多,每天給孩子吃一兩個雞蛋就夠。另外,為了促進鐵的吸收,還應該多吃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


  3歲至6歲的學齡前期,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飲食習慣,少吃零食多吃菜,定時吃飯,不暴飲暴食,不挑食,不偏食。


  6歲至12歲的學齡期,父母一定要注意保證孩子每天吃早餐,還要保證孩子每天喝一杯奶。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孩子或者不喜歡喝牛奶的孩子來說,酸奶更好,因為不僅口味好,而且其中所含的鈣質更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