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飲食營養與健康

  1、液體食物喂養階段的營養

 

 

  1)、母乳喂養

 

  《生命知識》第三版中明確指出:“與用其他液體和食物喂養的兒童相比,用母乳喂養的兒童患病較少,營養也更豐富。如果全球所有兒童在出生后6個月內都用母乳喂養,那么每年將約有150萬嬰兒的生命能被挽救,還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其他兒童的健康和發育狀況能得到改善。

 

  ★母乳喂養的要點

 

  ①建立信心

 

  要想成功地實現母乳喂養,很重要的一點是乳母自己對用母乳哺喂孩子有充足的信心。當然實現母乳喂養還離不了家人和社會的支持。

 

  乳汁的產生直接受大腦皮層的控制。乳母緊張焦慮的不良心態;勞累、生活無規律;自己食欲不佳、營養搭配不當等因素都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其中情緒和信心是成敗的關鍵。

 

  ②姿勢

 

  哺乳的最佳姿勢是母子均感到舒服的姿勢。在哺乳過程中,必須注意孩子嘴和乳房的銜接姿勢是否正確,正確銜接姿勢可歸納為“三貼”,即:a.嬰兒的嘴及下頜部緊貼母親乳房。b.母與子胸貼胸。C.母與子腹貼腹。在孩子覓乳的過程中我們要切忌“抓頭”和“捏腮”。

 

  ③哺乳的時間

 

  我們主張早開奶。一般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可以在結扎臍帶后1小時內開奶。

 

  ④初乳的重要性

 

  初乳指母親產后7天內分泌的乳汁。在分娩后的前1—2天初乳分泌量少且稀,它含脂肪少,抗體多,正好滿足此時新生兒的需要。大約第2—3天乳汁分泌量就會增多了。初乳還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以幫助胎便順利地排出。這也同時利于膽紅素的消除,有利于減輕孩子黃疸。初乳中的生長因子還可促進新生兒的小腸的發育,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⑤母嬰同室

 

  同處一室媽媽可以隨時看見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減少了許多因為母嬰分離而產生的憂慮和擔心。母嬰同室有利于母乳喂養的實現。

 

  ⑥按需哺喂

 

  指母乳喂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定哺乳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幾周,孩子吃奶還未形成規律之前。新生兒需要頻繁地喂奶,一方面是孩子的生理狀態所決定的,另一方面通過頻繁的吸吮,強化了對母親泌乳和排乳的刺激,有利于嬰兒獲得充足的乳汁。

 

  ⑦判斷飽餓

 

  一般新生兒每日哺乳8—12次,排尿6次以上,大便2—4次且為黃色糊狀的正常便,就可以判斷為母乳充足。孩子體重的增長,每周應大于125克,滿月體重增加應大于600克。

 

  2)、人工喂養

 

  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各種原因母親不能親自哺乳時采用其他動物乳(牛奶、羊奶、馬奶)或其他代乳品喂養的方式稱為人工喂養。

 

  常用的代乳品種類繁多,評價優劣的標準卻只有一條,即成分越貼近母乳,越適合于小嬰兒生長發育就越好。配方奶粉是將牛奶成分分解后按孩子不同年齡段的需求組合而成的奶粉。這種奶粉去掉了牛奶中過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改變了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提高了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添加了乳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彌補了牛奶的許多不足,成為人工喂養的首選。鮮牛奶雖然應用普遍,但并不適于2歲前的孩子。

 

  3)、混合喂養

 

  因各種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或母親不能按時給嬰兒哺乳時,需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作補充,這種母乳和其他乳同時喂養的方式稱為混合喂養。

 

  出生2周后母乳仍不足,嬰兒每10天體重增長達不到300克,可選用補授法在每次喂母乳后加喂配方奶。混合喂養時不要減少母乳喂養次數,以期給母親足夠的吸吮刺激,有利于母乳分泌量的增加。

 

  2、營養行為與營養教育

 

  1)、營養行為的概念及其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營養行為包括家長的喂養行為、兒童的進食行為、食物制作以及進食的環境和氣氛等。

 

  (1)家長的喂養行為:培養孩子喜歡吃各種食品;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鼓勵孩子自己吃。

 

  (2)孩子的進食行為:

 

  ①學吃是該年齡段兒童要學習的重點技能,包括學習愛吃各種食物、學習進餐的禮節和吃的技能。

 

  ②自己吃。孩子自己進餐從智力開發來說可鍛煉孩子手眼協調,精細動作,從心理發育來說可培養孩子自信心,防止偷懶和依賴別人。孩子用雙手操作嘗試自己吃,這是一種探索行為,是在學習自立,家長應給予充分的支持。

 

  ③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避免邊吃邊玩、不定時間、不定地點、不定量進餐。

 

  2)、早期營養教育奠定孩子一生健康

 

  (1)讓孩子了解飯量

 

  從小接受良好的用餐教育,知道吃的規矩是小量多次取用,不能剩下食物;了解自己飯量,從小接受膳食要多樣、平衡和適量的教育,對自己的每一餐吃什么、吃多少心知肚明,絕不會缺乏理性地暴飲暴食,也不會饑一頓、飽一頓無規律地進餐。

 

  (2)學會與人分享

 

  從小讓孩子學會有好吃的分給父母和爺爺奶奶,當他給你吃時你要吃掉并且表示感謝,讓他體會到分享是一種快樂,學會如何表達感謝,這也是在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

 

  (3)養成定時、定點、定量的規律

 

  培養一個懂禮貌、會等待、知分享、守規矩的孩子除了進餐時的教育之處,安排好一日生活,培養健康的生活節奏也非常重要。固定時間進餐對孩子來說是養成規律的關鍵。讓孩子定時坐在固定位置上進餐。讓孩子專心吃飯。通過吃要學的東西既包括愛吃各種食物,即有關營養的知識;又包括學習餐飲文化即尊重食物、尊重他人、學會與人交往的社交知識;還有一部分就是學習自己吃,進一步促進智力和心理的發展。從精神到物質,學吃都包含了豐富的內涵。

 

  (劉紀平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婦兒中心項目專家,中國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06—2010周期母子系統促進項目國家級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