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重是否有規律地增加
嬰兒的體重在出生后增加是有規律的,出生后12天內,即使吃奶正常,體重也會不升不降,這是因為出生后胎糞的排出、全身水分的減少,加上吃得較少、消化功能尚差等等原因。12天之后體重回升,一般出生后頭三個月每天可增重25~30克,4~6個月每天增重20~25克,7~12個月每天增重15克。但必須說明,這個增加的體重是指平均數而言,不是天天如此,也用不著天天去稱。一般滿月時增重為500~800克,但有的孩子往往超過了這個數。嬰兒頭6個月每月可增重1公斤。體重增長與否是衡量孩子進食量的合理與否的標志之一。
2、孩子的大便是否正常
吃母乳的小兒在出生后40天內每天大便約有3次左右,同時體重增長良好,即屬正常。如果吃牛奶或奶粉,會有大便干燥,但只要一天一次都屬正常,若是便稀,體重不增,便應檢查原因,看看是否是配制的奶品不新鮮、受了污染?嚴重的需找醫生診治。
3、孩子的臉色和精神狀態怎樣
如果孩子的臉色和氣色都不好,精神狀態也差,還啼哭,這就是要考慮是否有不正常的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孩子的精神、情緒都會很好,吃得也好,很少哭鬧,睡得很好,醒覺后精神很愉快,體重增長也好,這樣就可以認為孩子喂養得較好。
4、孩子睡眠、啼哭、大便三者的關系是否異常
孩子在這三方面出現異常,往往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喂養方法所引起的。例如:不按時喂或一哭(不加區別)就喂,而每次都沒有喂飽。由于喂奶次數頻繁(尤其2個月左右的小兒),嬰兒的胃腸道得不到休息,便會引起消化功能不正常,于是大便次數會增多,而嬰兒本身還常常處于饑餓狀態,經常啼哭,又影響了正常的睡眠。母親為了求得安靜,會把孩子抱在懷里,拍著、搖著,企圖能使孩子入睡,這樣即使嬰兒睡著了,也不能持久。日子一長,就養成一種壞習慣,即不抱、不拍、不搖晃他就不睡覺,這樣也會影響母親的休息,使奶量減少。因此,必須從新生兒期開始,根據嬰兒消化道的特點,耐心地為他建立起一定的生活規律,堅持每2~3小時喂一次,每次喂15~20分鐘;2個月后逐漸地改為3~4小時一次,每次10~15分鐘。只要堅持按時喂奶,從小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嬰兒吃飽后就會安靜入睡,大便也會變正常,體重就能正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