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乙肝高發區,許多準媽媽都聽說過乙肝母嬰傳播,因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母親(乙肝母親)母乳喂養的安全性深為家庭和社會所關注。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許多媽媽忍痛割愛,放棄母乳喂養。
反對母乳喂養的主要依據是乙肝母親的乳汁中可檢測到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DNA,而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胎盤宮內感染或分娩時血液傳播,因此乙肝母親并非母乳喂養的絕對禁忌癥,并且母乳喂養增加乙肝母親的嬰兒乙肝病毒感染率缺乏臨床證據。有研究證明,在乙肝母親的嬰兒中,在實施乙肝疫苗接種前,單用乙肝疫苗(是主動免疫),和聯用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主動加被動免疫)的三種情況下,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的感染率無明顯差別。如果應用了乙肝疫苗后,嬰兒仍有感染,則主要是由宮內感染引起,如是主被動免疫聯用時,更說明是宮內或血液傳播。
母乳喂養并不增加嬰兒乙肝病毒感染率。相反,在出生時即接種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聯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時,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能達到80%~90%,對嬰兒具有保護作用。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和抗病毒物質,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常見疾病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明顯低于人工喂養兒,因此對乙肝母親應鼓勵母乳喂養。要減少乙肝病毒母嬰傳播,關鍵是在嬰兒出生后盡早接種乙肝疫苗,如能聯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則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