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方式多由母親決定
“起初我媽還跟我爭,說他們以前沒那么講究,還不是照樣把孩子帶大。”某電子產品公司銷售李小姐說,“但我堅持每次給寶寶體檢時讓我媽也去,漸漸地她也接受了不少科學喂養的知識。”
像李小姐這樣休完產假就上班的職業媽媽非常多,讓祖輩學些兒童營養基本知識,接受較新的科學育兒理念成了不少媽媽的額外功課。
對2000多個家庭的調查顯示,在寶寶喂養方面,母親是家庭中絕對的重量級決策人物,74%的母親決定孩子的喂養,祖輩是孩子的看護者和喂養的落實者。
年輕母親誤認母乳不足
家住浦東博山東路上某小區的Ann做媽媽半年,也知道母乳的營養好,可她說因為奶水不足,寶寶吃奶粉已3個多月了。Ann判斷奶水不足的主要標準是自己乳房經常沒有奶漲感。事實上,母乳不足的可靠指標只有兩點:一是寶寶尿少且濃,每天少于6次;二是每個月的體重增長不良,6個月內寶寶每月增長不足500克。但調查顯示,八成以上母親誤認為經常沒有奶脹感就是母乳不足。
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副研究員郝波分析,大多數母親都能分泌足夠一至兩個寶寶吃的乳汁。只要處理得當,很多母親都可以很好地進行純母乳喂養。
過度焦慮會抑制乳汁量
懷孕4個多月依然苗條的蕾蕾最近開始為孩子以后的口糧擔心,她懷疑自己的身材無法分泌足夠的乳汁給寶寶。另一位前不久剛剛剖腹產的產婦傷口依然疼痛,每到給孩子喂奶時就特別焦慮。
提高寶寶免疫力、增進母子感情、有利于母親的產后恢復、減少宮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多年來專家和媒體的宣傳讓90%的新父母都清楚母乳的好處。可仍有許多媽媽不能堅持母乳喂養,主要是遇到喂養困難不堅持,以及缺乏正確科學的知識。
首都兒科研究所早期綜合發展研究室兒科學博士關宏巖指出,由生理原因導致無法母乳喂養的媽媽只占很少一部分,據估計不足10%。大多數媽媽都可以自己進行母乳喂養,身材和乳汁分泌多少關系不大,堅定母乳喂養的信心是成功母乳喂養的關鍵。見到嬰兒感到很愉快,想著嬰兒的可愛之處,撫摸或注視嬰兒,或聽到嬰兒的哭聲,都有助于乳汁排出。不良感受如疼痛、焦慮或懷疑自己奶量不夠等都會抑制反射,使乳汁不能流出或者乳汁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