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早教 走進白領家庭

  早教新名詞——“住家早教”

 

 

  “一對一”住家早教模式起源于加拿大兒童教育學家吉亞德的倡議,吉亞德認為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處于人生中第一個大腦的高速發育期,分分秒秒對孩子都是奠基性教育的機會,必須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擔負起全程陪伴教育的責任。

 

  爭議:

 

  “一對一”住家早教似乎實現了個性化教育和科學早教的完美結合,但 “住家早教”這種教育模式還是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好?不好?還是聽聽家長們的親身經歷再作分析吧。

 

  家長經歷:早教老師突然辭職,合同規定無退款

 

  該位老師在聘用初期還是比較認真,做了一個月后因為家庭糾紛工作受影響,三個月后老師突然辭職。對此,家教機構的答復是:1、“合同上寫的是使用早教60天內公司退回30%的中介費,但你簽的是2個月的,所以一分錢不能退。”2、“我們只負責早教人員的推薦收取推薦費,她跟你才是雇傭關系,所以我們沒有簽勞動合同,我公司對她也沒有什么約束力,她辭職跟我公司沒有什么關系。”3、“早教老師家庭背景復雜我們怎么知道,這不是我們了解的范圍”4、“早教老師不盡職是因為你沒有去要求她呀。”5、“鑒于你的情況,我們可以允許你把合同轉給你朋友,這樣你就沒有損失了。”

 

  小編的話:選擇“住家早教”,務必看清楚所簽合同,案例中這位家長因為不清楚合同內容,最后連30%的中介費賠償都損失了,實在不值。所以涉及到中介服務合同,家長們還是要通過其它渠道多了解,常言道“親兄弟”還要“明算帳”哦。

 

  家長點評:保教員經驗不足

 

  A家長:“……找了個從幼師畢業的小女孩,什么都不會做,很害羞,話也不說,我們忙的時候她就在我們背后象個酒店侍應似的站著。剛來第四天是個周五,她在吃飯時接了一個電話后,就說第二天要請假,到了晚上11點多,,又有人打她的手機,講到快半夜一點,小孩子給吵得哇哇大哭。到了凌晨5:00,她就起床了,又洗頭又洗澡又吹頭發,搞得全家不得安寧。6:00多,她打扮完了,要休假走,我對她說,你別再回來了。”

 

  B家長:“里面不乏弱智的姐姐!根本不會做飯,怎么給bb做營養餐呢?”

 

  C家長:“我姐姐的孩子就是一歲的時候請了一個阿姨,還說是4年經驗了。第二個月沒有看好孩子,孩子撞破頭要縫針了。這都算了,連尿片都弄不好,把孩子的引導旁割傷了。換了第二個,還是一樣不讓人滿意。”

 

  小編的話:家長們的點評或許比較偏激,保教員不如人意,有兩方面原因:1、一些畢業不久的未婚保教員,在養育寶寶方面欠缺經驗;2、家長自身原因,沒有跟保教員說清楚工作內容、要求,既然家長同意聘用該位保教員,那么對她有什么要求、應該怎么做,不防言傳身教,保育和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家長或保教員單方的責任,請了保教員并不意味著她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我們的初衷應該是通過保教員,給孩子更好的早期教養,父母也從中學到教養孩子的方法。

 

  家長擔心:住家早教=高價保姆?

 

  A家長:“是想請保姆嗎?我去年上半年請過一位保教助理,在我家工作了四個多月。后來在換保姆的時候也幾次去那里找過人。總體感覺是很貴,而且保姆的素質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好。”

 

  B家長:“收費非常高,我今年4月份去找人時,剛好碰上提價,有大專學歷的保教人員工資至少1500-1800,另外還要一次性交機構一筆費用,好象是幾千元吧,加起來,一個月要2300元左右。”

 

  C家長:“收費相對而言比較高。我面試過不下5人,感覺做保姆還是稱職的,但收那么高的費用,做到早教,只憑家教機構安排的一個月的培訓,然后每個人拿一本孫瑞雪的“捕捉敏感期”是遠遠不夠質量的。所以最終,我把押金給拿回來了。”

 

  D家長:“我也一直沒有遇見過合適的人,去年領教了他們公司派的人的低生活能力,但是看著孩子一天天大了,需要的人不僅僅是管吃管喝的,還需要我們不在家的時候,有人鍛煉他多說話,陪他玩,所以,我今年又找回了,但是,來了第一個人就把我家的微波爐燒起火了,還用兩個滅火器才滅掉的火;第二個來的,我孩子不喜歡她碰他,所以現在就淪落做家務,打掃衛生、買菜。”

 

  小編的話:家長愿意花更高費用聘請保教員,是希望能為寶寶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例如有的家長就說希望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有人鍛煉他多說話,陪他玩,而不僅僅是管吃管喝。但請回來的會不會只是“高價保姆”?家長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

 

  求好家政不如求好保姆,就好像求好醫院不如求好醫生,求好學校不如求好老師一樣。確實,包括家教機構的保教員素質還是有差異的,有的獲得好評,有的備受爭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想為孩子找一位“住家早教”,建議家長一要選擇好的老師(例如看老師的專業素質,要是“保育”和“教育”難以同時保證,就要根據自身實際,看看您需要的是在生活上能照顧好孩子的人,還是給與孩子一定的教育啟發的人,再做選擇。);二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早教方面的信息,清楚以后再簽合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