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神童是怎樣打造成的:興趣是老師

  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1歲開始識字,3歲背詩百首,上小學前已經通讀11遍《三國演義》、4遍《資治通鑒》。寒假第一天,金蘋果學校一年級的小學生劉明軍就在家里翻出《史記》,準備好好看一遍。這樣的小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劉明軍的母親駱麗萍介紹,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有益的電視節目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電視激發學習興趣

  今年年僅7歲的劉明軍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某單位的司機,母親則是一個職業媽媽,只有高中學歷。上小學前已經通讀11遍《三國演義》、4遍《資治通鑒》,沒有上學的孩子怎么會對歷史書籍感興趣呢?劉明軍介紹,自己最喜歡看《百家講壇》了。上小學前,堅持每天中午《百家講壇》,每次看完看節目后,自己就去找這方面的書籍查看其中的片斷。

  “我最開始看《三國演義》,是因為自己喜歡里面有很多戰爭的精彩片斷。”劉明軍介紹,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就是跟著《百家講壇》看其中的戰爭片斷,聽完節目就看書。看到后來,覺得一些戰爭故事不連貫,甚至不明白為什么要發動戰爭,為了看懂這些故事,劉明軍開始通讀《三國演義》。由于《三國演義》是古代的白話文,劉明軍對其中的很多字詞的意思不明白,每次看書被卡住,他第一反應就是查《新華字典》,如果字典上看不出,就去向媽媽求助。

  “在自己所知道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曹操,當時天下諸侯都習慣說假話,只有曹操意識到‘真話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盡管他最讓人捉摸不透,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劉明軍向記者說出自己喜歡曹操的理由。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對于孩子的培養,他母親駱麗萍介紹,自己從來沒有給孩子強加什么,沒意識要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只是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愛好。孩子大概只有一歲左右,突然對文字感興趣,每次逛完超市回家,他都會拿著超市里面的廣告紙說話。看著孩子對廣告紙上的文字感興趣,她就教孩子怎么念廣告紙上的文字。第二天,駱麗萍驚喜地發現,兒子居然還記得自己教過的文字,而且能夠流利地讀出來。

  從那以后,劉明軍開始喜歡看兒童版本的故事書,喜歡看上面的圖畫和文字,看到孩子喜歡,駱麗萍就給孩子買了各種故事書。每天晚上,駱麗萍都會抱著兒子一起看故事書,自己給孩子讀,兒子則指著圖畫看。到了兩周歲時,兒子要自己看書,但經常被卡住。為了幫孩子解決困難,駱麗萍開始教兒子認漢語拼音、學查《新華字典》。大概一個月左右,兒子就學會查字典,從此以后,他就拿著一本《新華字典》開始獨立看各種書籍。

  轉眼間,孩子就三歲該入幼兒園了,駱麗萍發現兒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更喜歡一個人在家看書。她和丈夫商量后,決定順從孩子的意愿,讓孩子自己在家看書。不上幼兒園,對劉明軍來說,童年也一樣很開心。白天,媽媽洗衣、燒飯時,他則自己看書;媽媽外出時,他則做媽媽的小尾巴,每次出門,只要路過書店、書城,他都會拉媽媽去書店挑選自己愛看的書。

  跟著磁帶學完小學英語

  劉明軍除了識字量大、閱讀面廣,他在上小學前,也提前學完小學階段的英語內容。駱麗萍介紹,很多幼兒園都會教孩子簡單的英語對話,由于孩子沒有上幼兒園,自己又不太懂英語,于是,自己就買來了小學牛津英語教材。每天上午,劉明軍跟著磁帶學英語,聽完磁帶后,他就背單詞,然后做小學的英語習題。

  孩子學完一冊英語內容,駱麗萍就去買下一冊的教育教材,大概兩年左右時間,劉明軍就聽完小學階段的磁帶,做完有關的英語習慣。學完牛津英語教材后,駱麗萍就給兒子買來劍橋英語教材,讓孩子繼續學習。

  “上小學后,學校還是使用牛津英語教材,我發現,學校除了上書本上的知識,還增加了很多課外的兒歌,我很喜歡。”上學后劉明軍對比上學前后英語學習內容,他表示,自己更喜歡學校,很多拓展的學習知識讓自己學的更開心、更快樂。(楊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