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 雙胞胎媽媽幸福的煩惱

  跟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媽媽相比,杭州的“這樣挺好”(網名)已經夠幸運的了,因為她有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女兒:叮叮和口當口當。尤其是當她和丈夫一人牽著一個女兒出去玩時,回頭率即使沒有100%也一定在90%以上,因此“人生有此兩女,足矣!”這句話便成了她的口頭禪。

  但在幸福和快樂的同時,隨著一雙女兒的長大,一系列相關的棘手問題也接踵而來。

  “這樣挺好”說:“我原本對教育孩子很有信心,時常看一些專業的育兒書籍。但是偏偏自己遇到的是比較特別的雙胞胎孩子的教育問題,所以在沒有書本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棘手問題之一:妹妹要做姐姐

  叮叮和口當口當今年4歲了。“媽媽,我做妹妹這么久了,我要做姐姐!”昨天早上,口當口當一睜開眼睛就嚷著要跟叮叮換身份,連名字也要換過來。

  “這樣挺好”原本以為口當口當只是鬧著玩一下。但半個小時后,她覺得事情有點嚴重了。

  “口當口當,快來吃稀飯,姐姐已經在吃了。”“這樣挺好”在廚房里叫著。1分鐘、2分鐘……5分鐘過去了,仍不見口當口當過來。于是她來到客廳一看,口當口當仍舊坐在沙發上玩積木,她還以為是口當口當沒聽到:“口當口當,快吃飯去!”

  口當口當仍然坐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媽媽,我是叮叮,你搞錯了。”

  “你比姐姐遲兩分鐘出世,你就是妹妹,無論如何這個事實都不會改變的。”“這樣挺好”跟口當口當講道理。但是口當口當依然堅持說:“你叫我叮叮,我就去吃飯。”看著孩子一副絕不讓步的樣子,她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最后兩人都不肯妥協,口當口當就沒有吃早飯。

  棘手問題之二:我也要吃“希咳勞”

  從開始面對雙胞胎女兒,這位媽媽就覺得常常會遇到自己不知所措的情況。比如“一個孩子的勺子掉到地上,另外一個孩子會把自己手中的勺子也扔到地上,而且她們還會開心地笑個不停。”

  于是,“這樣挺好”就決定把小姐妹當作兩個完全不同的孩子來養,比如衣服也盡可能地給她倆穿得不一樣,送到幼兒園要求把她倆分進不同的班級。

  可是,非常奇怪的“模仿”心理,還是在兩個女兒身上出現,并且有變本加厲的傾向。

  比如前幾天,叮叮有點感冒,“這樣挺好”就泡了一包“希咳勞”(消炎藥)給她喝。

  這時,口當口當從客廳里跑進來,嚷著說:“媽媽,我也要吃希咳勞!”

  “你又沒生病,不用吃藥。”話還沒說完,口當口當就放聲大哭起來:“媽媽不管我了,不給我吃希咳勞,我也感冒的……”她一邊哭一邊還裝著咳嗽了幾聲。

  棘手問題之三:下班回家,不敢亂喊名字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同樣困繞著“這樣挺好”兩年多了。自從這對姐妹會說話開始,她就發現這兩個小東西很會爭風吃醋。

  尤其是每次她下班回家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得罪”其中的一個。比如當兩個小家伙都向她飛奔過來時,她總是努力張開雙臂,要把兩人同時抱起,而不是喊誰的名字。

  因為她若是叫叮叮,口當口當就會不開心;如果她在口當口當臉上親一口,叮叮又會不樂意。

  所以,“這樣挺好”說:“像當親媽都覺得這么累的,可能就是雙胞胎的娘了。這真是外人不能明白的幸福的煩惱。”(丁丹青 沈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