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兒童為什麼容易厭食?

  “我們發現,如果孩子非常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受到驚嚇,或是被父母打罵等,都可能出現厭食癥狀。”廣州市中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徐雯表示,城市獨生子女越吃越精,胃腸道功能遠不如農村孩子發達,因此發生厭食的比例也隨之增高。她表示,孩子一旦得了厭食癥,家長雖然可以自行讓孩子服用沖劑,但很難完全治愈兒童厭食癥,最好還是上正規醫院診治。

  獨生子女吃精糧,厭食比例更高

  徐雯介紹,厭食癥是指小兒排除了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較長時期的食欲不振或減退,無饑餓感,甚至拒食的一種病,多見于兒童期。據介紹,臨床發現小兒厭食癥近年呈上升趨勢。徐雯表示,城市孩子得厭食癥更為常見,因為他們幾乎每日都是吃精食而非雜糧,所以胃腸道功能反而沒有農村孩子發達,另外營養吸收有偏離,如缺鋅等也會導致厭食癥產生。

  “大部分厭食癥孩子都較瘦,一旦得了厭食癥可能反復不愈,還可能引起小兒抵抗力減弱,出現纏綿難愈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轉化成營養不良,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徐雯表示,小兒厭食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及早就醫。

  兒童受恐嚇、被打罵也會出現厭食


  徐雯介紹,厭食癥的成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過食肥甘厚膩,片面追求高營養、高蛋白飲食,過食零食,過食生冷。據介紹,不少家長片面追求高營養,肉蛋奶無節制地填喂孩子,反而容易損傷孩子的腸胃。另外,飲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使孩子血糖總是處于較高水平而不覺饑餓。

  其二:平時脾胃虛弱,患病時使用影響消化吸收功能的藥品,或濫用保健補品,增加胃腸消化吸收的負擔。如食抗菌素或苦寒之中藥,體內鋅元素缺乏或內分泌功能紊亂,飲食無規律等都會造成正常的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

  其三:小兒生活環境改變、受恐嚇、被父母打罵等也會導致厭食。徐雯介紹,所謂“失傷脾”,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或是受到恐嚇都可能引起脾失健運,氣機阻滯,消化吸收失常而出現厭食癥。

  其四:運動不足,代謝減少,胃腸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其他如生活不規律、睡眠欠充足、過度疲勞、便秘、身體不適等,也是導致厭食的原因。

  如何治療厭食

  據介紹,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育中,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營養供給。如果營養供給不足,不但會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嚴重時還會使其生長發育停滯,體內臟器萎縮,這樣必然會影響小兒的正常免疫系統。如由于厭食導致的嚴重的蛋白質、熱能不足營養不良患兒,可出現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血清抗體減少,因而容易發生各種細菌、 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續,遷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現為反復感冒、發燒,或反復咳嗽、不吃、不好動,體重不增,個兒不長等。

  徐雯表示,中醫中藥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上多以健脾和胃,行氣助運為主,采用味淡甘和之中藥,使小兒易于飲用,便于長時間或反復服用,且可通過全身的調理達到消除厭食癥的伴隨癥狀的作用。“對頑固的厭食癥兒童患者還可配合中醫的捏脊療法,起到‘內外合治’作用。”

  她告訴記者,曾有一名5歲男孩因“不思飲食半年”而求醫,小兒平時體質較弱,易感冒,多汗,體重減輕,疲憊,懶言,曾自行服用七星茶沖劑、酵母片及媽咪愛沖劑等,癥狀改善不明顯,就醫后,給予健脾行氣之中藥治療,每日1劑,患兒服藥兩周后,食欲明顯增加,疲乏、懶言等癥狀消失,體重增加1Kg,堅持每周服藥兩劑達兩個月,隨訪半年,患兒感冒減少,食欲良好,面色紅潤,體重正常。

  徐雯表示,如果孩子患了厭食癥,不要盲目吃藥,也不能濫用保健補品以藥補食;可以適當服用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藥,但注意:一是要看小兒科或消化專科醫生,不要聽信游醫巫醫的甜言蜜語;二是不要過分依賴藥物,孩子的胃腸消化功能潛力很大,如果嚴格按照以上幾條去做的話,大部分孩子的厭食癥是可以不藥而愈的。

  “小兒進食‘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徐雯說,厭食癥的治療和預防,須注意與生活調理相結合。飲食要定時定量,注意營養均衡,不偏食,少吃零食,盡量不吃冰凍生冷飲料,以免沖淡消化液。飲食宜清淡,多進食易消化且富營養、健脾之品,如胡蘿卜、淮山、麥芽、豆漿等。此外,藥療的同時可配合食療,如用豬橫脷煲 蘋果、紅蘿卜煲鯽魚、淮山芡實煮瘦肉等,以增強小兒食欲,增加和鞏固藥物的治療效果。

  專家推薦了幾種喝粥防治小兒厭食的方法:

  (1)乳食不節型

  蘿卜子粥:炒萊菔子10克,北粳米50克。先用炒萊菔子煎湯,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服1次,連服3日。

  山楂麥芽粥:生山楂、炒麥芽各6~10克,粳米50克。先將山楂、麥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加入粳米煮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日1~2次,連服數日。

  (2)胃陰不足型

  荸薺粥:將荸薺100克去皮搗碎,粳米100克,加水適量同煮,文火熬成稀粥,每日1次,連服數日。

  梨汁粥:梨3~5個搗爛取汁,粳米50克,先將粳米熬成稀粥,將梨汁兌入,開后即關火,每日1次,連服1周。

  蔗漿粥:粳米50克,加入適量水煮成稀粥,將新鮮甘蔗榨汁,在粥中兌入甘蔗漿100~150毫升,分次溫服。

  (3)脾胃氣虛型

  蓮子粥:蓮子粉或蓮子去心5克,糯米30克。先加入適量水煮蓮子,微軟后加入糯米,文火熬至蓮子軟爛,隨意服食,連服數日。

  豬肚粥:生豬肚500克洗凈,加水適量,煮至七成熟,撈出,用刀切成細絲備用。再以大米100克,熟豬肚100克,豬肚湯適量,煮成粥,可加蔥、姜等調料。經常食用可治療脾虛氣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渴以及消瘦、疲倦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