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詢問兒童性早熟的家長確實多了。”據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許立軍副主任醫師介紹,一些家長在網上看到消息后,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不過,許立軍還沒接診到因為吃奶粉導致的兒童性早熟病例。
“兒童性早熟往往由綜合因素引起。”許立軍介紹,80%以上的幼兒性早熟為特發性中樞性早熟,這與先天早熟體質和出生后的喂養、成長環境有關。一些滋補品像冬蟲夏草、雪蛤、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等均有較多類雌激素物質,會刺激孩子性征發育。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多是激素催成的,這些食品進入兒童體內,容易產生性早熟。此外,過早接觸不良成人影視節目,也會刺激幼兒神經,影響激素分泌,導致性早熟。
據悉,臨床上的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歲之前、男孩在9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女孩性早熟通常出現的癥狀是乳房局部脹痛或觸痛、乳房增大、乳腺組織增生等。性早熟的男孩最先出現雙側睪丸容積增大(各大于4毫升或睪丸直徑大于2.5厘米),陰莖增大,也可能出現乳房增大。“孩子乳房腫大,可能是特發性性早熟,也可能是乳房局部腫瘤,應到專科門診體檢、治療。此外,顱內腫瘤也會刺激小孩乳房發育,家長要高度警惕。”
除了孩子的第二性征外,生長速度也是性早熟的重要指標。“孩子長得快,家長都高興,但這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據許立軍介紹,3歲到青春期之間兒童一般每年長4到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到12厘米。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身高增長速度加快,應該及時就醫。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可以讓骨齡增長減緩,阻止第二性征的進一步發展,還可發現和治療引起性早熟的原發病。
許立軍說,早熟的孩子,骨齡是不可逆的,但治療以后可以讓骨骼正常生長。小孩乳房發育、子宮卵巢增大都是可逆的,治療以后可恢復正常,激素水平也會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