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爸爸的角色發揮得更好

   不妨問爸爸們幾個問題: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多少?你會陪孩子游戲、學習嗎?你是否認為工作賺錢就是對孩子體現父愛?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們日常的影響,那么,就需要把爸爸的角色發揮得更好。

 

 

  建議一:增加爸爸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爸爸相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會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因此,媽媽要督促爸爸增加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陳默最近學習不用功,成績中等,對父母越來越沒有禮貌,很少主動和爸爸、媽媽說話。媽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兒子跟心理醫生說了很多。

 

  后來心理醫生向媽媽解釋說,問題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說,在學校常有同學欺負他,他不知該怎么辦。他很想聽爸爸怎么說,可爸爸從沒好好陪過他。爸爸總是說工作忙。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孩子悶悶不樂。

 

  現實生活中,爸爸由于工作等原因會將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媽媽要提醒爸爸:要抽出時間陪孩子,陪孩子一起游戲、學習,給孩子多一些的父愛。

 

  建議二:提醒爸爸要當好孩子的榜樣

 

  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爸爸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是維系這個工程的基礎,也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環。身體力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蔡依一直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今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很多父母都前去取經。蔡依的爸爸告訴那些父母們要做孩子的榜樣。

 

  他是公務員,平時就很重視自身學習,蔡依上學以來,每天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他都會安靜地學習。孩子看到他那么勤奮,自己就自覺地好好學習了。蔡依考上高中的那天,他也拿到了自己的碩士學位。

 

  很多孩子聽不進爸爸苦口婆心地說教,但是他們可以看到爸爸的行動,并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媽媽要提醒爸爸:要適當地放下工作,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游戲,在和孩子的接觸過程中,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做榜樣,做學習型的爸爸 。

 

  建議三:幫助爸爸學習必要的教子技巧

 

  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終身教育的理念越來越受到歡迎。爸爸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子觀,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不與孩子的需要脫節。

 

  亮亮出生前,他的爸爸就讀了一些教子的書籍。他本來認為只要按照書中介紹的那樣教育孩子就行了。孩子沒上幼兒園之前他的那些理論還算實用。孩子也按照自己預想的軌跡發展。

 

  可是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后,爸爸就覺得自己的理論太落后了,孩子出現了撒謊、說臟話、頂嘴等不良的行為,可是自己之前所研究的書籍已經沒法適應教育孩子的需要了。為此,爸爸專門報了一個“爸爸學習班”。他還決定一直學習下去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都是不同的,爸爸固有的思想無法適應發展的社會。爸爸意識里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子觀。爸爸是一生的職業,只有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教子觀,才會在思想和行為上做好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