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早教行業也是風生水起,新建早教中心一浪高過一浪,今天冒出一個“最適合”,明天冒出個“最專業”,讓家長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早教專家表示,早期教育是利用大腦半球急劇增長、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潛能,使之早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那么早教是具有科學依據,也是有方向的,就此記者走訪了長春幾家早教學習機構,就寶寶早期成長階段應該培養的3個方向給出了一些建議。
訓練感覺器官
專家介紹,感覺器官是孩子接觸世界的途徑,這些器官孩子早期成長階段家長要格外注意訓練,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發育和成長環境。昌總還對各個器官的訓練給出了具體攻略。
視覺 新生兒的視覺范圍發展得很快,而這個時候,家長往往以為那么小的孩子看不了多遠,而忽略了孩子的光線環境。而隨著寶寶視覺范圍擴大,寶寶的好奇心也增強,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新事物,這個時候不良的光線環境會對孩子的視覺興趣和好奇心有損傷,建議家長寶寶所在的房間一定要寬敞明亮,寶寶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艷的物品。
聽覺 父母尤其首次做父母的,總希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總怕嚇到甚至吵到寶寶,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寶寶的聽覺器官就是獲取聲音的作用,你不給孩子接觸聲音的機會,功能成長就會減弱,建議不要避開聲音,尤其是人的聲音,同時建議寶寶周圍要經常有音樂存在。
嗅覺 這一點父母很少會多去關注,還是建議要讓寶寶聞各種各樣的氣味,同時在寶寶聞的時候,要告訴寶寶是什么味道,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其實所有的信息都是這樣反復傳輸形成認識的。
味覺 對于味覺,太小的寶寶一般無法訓練,但從吃輔食開始,就可以嘗試讓寶寶品嘗酸甜苦辣的滋味。這里邊要強調一下任何一種味道都不能缺少,而家長一定不能因擔心孩子不愛吃或者哭鬧就不加以訓練了。
觸覺 這一點父母們還是比較注意的,但要提醒一下要經常抱寶寶,并有意識地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和引導寶寶觸碰,讓寶寶能夠有所感受。
社會認知能力培養
專家表示,寶寶早期成長除了訓練感覺器官外,對寶寶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也十分關鍵,她表示可以從交往能力、觀察能力、正確玩具觀3個方面關注。
專家表示,交往能力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父母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禮貌;并創造機會比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和人打招呼等。這樣不僅培養了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為其將來的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對于觀察能力,郝主任表示,要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得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并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回應,比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父母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這一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另外專家也強調要給寶寶很好的玩具觀。她表示,玩具有好多類,如果是買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后直接丟給寶寶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是消磨時光的,爸媽要陪著寶寶一起玩;如果不買,也可發現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鐵石、鬧鐘、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布書、小風箏、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專家還提醒父母,購買玩具時要考慮寶寶的年齡:0~1歲,要買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艷、音質優美、便于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要選可拖動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2~3歲,要選可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積木、拆裝玩具。3~4歲,就要選智力玩具了。如七巧板、小算盤等。
身體素質和動手能力訓練
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寶寶早期成長階段,對孩子自身健康素質和動手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
專家表示,首先要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體能訓練。“有資料說,根據對中美兩國兒童的調查,在身體運動、發展體力方面,中國兒童明顯不足。那么父母平時要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有條件的家庭從寶寶一出生就要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訓練,比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滑冰、輪滑等。父母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能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等品格。”
另外專家還表示,除了體能訓練,還要加強寶寶的動手能力訓練,他說:“訓練勞動制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從猿到人的標志就是:開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個體成長也是需要勞動和制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的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利。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利還給寶寶,讓他在做紙工、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張園長還表示,動手能力訓練還可以讓寶寶多接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父母可以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給寶寶唱兒歌、打節拍、共同涂鴉等,這是美育的范疇,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