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認知金錢的4步曲

  下午放學后,聰聰告訴媽媽,今天有一項作業是讓家長教孩子認識錢幣。經兒子一說,媽媽才意識到孩子在關于錢幣的認識上還真有很大的欠缺。認識錢幣是日后善于使用的基礎,于是,媽媽與聰聰玩起了獨創的“認識錢幣”游戲——


  第一步——初步認識


  媽媽首先翻出了兩本不同年份銀行發行的《錢幣收藏冊》,和聰聰一頁頁地觀看不同年代、國家、風格的各種錢幣。聰聰雖然還不能從風格迥異的錢幣中看出各國的文化風俗,但起碼對中國的錢幣有了很深的認識。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錢幣,無論是五、六十年代發行的,還是九十年代以后發行的,都有著不變的東西,那就是錢幣上的國徽。從錢幣的人物變化上,他還認識了一些偉人和一些少數民族等等。看得差不多了,聰聰媽就把錢幣冊合上,考問聰聰不同錢幣上的一些特征。比如過去的1分、2分、5分紙幣上都是什么圖案?什么時候發行的錢幣上有防偽標志?聰聰興趣盎然,一下子掌握了不少錢幣的特征。


  第二步——交換錢幣


  在聰聰對錢幣有了初步的認識后,媽媽從錢夾里翻出一大堆紙幣,又從兒子的儲蓄罐里倒出一大堆硬幣,與聰聰玩起了換錢幣的游戲。媽媽將紙幣劃歸己有,將硬幣劃歸聰聰,然后用紙幣與聰聰兌換硬幣。如先用5元、10元、20元的紙幣分別兌換成同樣面值的1元、5角或1角的硬幣;再用這些紙幣兌換不是同樣面值的硬幣。換成同樣面值的硬幣時,比如10元紙幣可以換成10個1元硬幣、20個5角硬幣、100個1角硬幣等,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的加減計算能力。


  第三步——模擬演練


  媽媽將聰聰的玩具當成了待售商品,一一估價,分成兩堆,與聰聰對賣。比如聰聰的小熊估價8元,媽媽拿出10元,讓他找零;而他的玩具手槍估價4塊8,聰媽出5元,繼續讓聰聰計算找零。在這些“故意刁難”和找零練習中,聰聰對錢幣的運用更熟練了。


  第四步——實戰演習


  以上三步的最終目的,還是為聰聰最后真正的實戰作鋪墊。在結束上述游戲后,媽媽提議到樓下超市買點東西,由聰聰付錢。對此,聰聰雙手贊成。兩人來到超市,聰媽先拿了袋手紙,又拿了包雞爪,聰聰也拿了盒泡泡糖。付賬的時候,媽媽將錢交到了聰聰手里,讓他轉交。在售貨員尚未找回零錢時,媽媽問聰聰該找多少錢。聰聰稍加計算,說出了一個數字,媽媽笑了,對他說:“現在讓我們看看找回的錢對不對?”聰聰接過錢,認真地數了數,抬起頭對媽媽說:“對!”


  就這樣,聰聰在輕松愉快的錢幣游戲中,初步認識了貨幣的樣式、功能和使用方法,為進入社會,學會生活打下了一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