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內耵聹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耵聹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借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干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
耵聹不是耳內的垃圾,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干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對于“油耳朵”,就是濕性耵聹生成速度比較快的人,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挖耳一次,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時間適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后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后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夏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