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喂藥時的“不專業”行為

  由于小兒體質較弱,生病在所難免。在給小兒喂藥時,家長應懂得有關服藥的常識,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


  許多年輕的家長在給小兒喂藥時顯得很不“專業”,這包括喂藥方法、儲存藥物方法以及一些藥物的使用常識。


  錯誤一:用普通的湯匙或茶匙來稱量藥量。


  分析:隨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來喂藥水,很難把握藥量,容易影響療效。


  對策:給小兒喂藥水時,最好使用試管形匙;喂嬰兒吃藥可用滴管。


  錯誤二:未依照用藥指示在吃藥前搖勻藥水。


  分析:有些藥水使用前需要將各種成分混合在一起,使每次服用的藥水濃度一樣。


  對策:遵照用藥指示,將其搖勻后服用。


  錯誤三:隨意用藥。


  分析:有時,小兒會有一些小毛病,如喉嚨不舒服、流鼻水、少許咳嗽之類,不用吃藥,也可很快自愈。事實上,很多買回來的成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后,會有副作用,諸如困倦。


  對策:家長不宜胡亂給小兒吃藥。為了小兒安全,也不宜在家儲存太多的藥品,盡量減少小兒可接觸到的機會。


  錯誤四:保留已過期的藥物。


  分析:每一種藥物都有它的有效期或安全期限,已過期的藥物有害無益。


  對策:養成服藥前先看藥物有效期的習慣。每3個月清理一次藥箱或藥柜,丟棄已過期的藥物。


  錯誤五:轉換藥物容器。


  分析:有些藥物的原裝容器或許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萬不要因此而轉換容器,因為若忘記把藥物名稱和服用指示記下來貼在新的容器上,或寫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導致喂錯藥、所喂藥的分量過多或太少。


  對策:不要為了省地方而冒險,還是以不變為上策。


  錯誤六:小兒服藥數天不見好轉仍堅持原方。


  分析: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時間才發揮藥物療效,很可能是小兒病癥非表面般簡單,或藥不對癥等情況。


  對策:立刻停用藥物,盡快帶孩子去看醫生。


  錯誤七:喂服含有小兒忌用或不宜服用藥物成分的藥物。


  分析:現在很多藥物含有小兒忌用或不宜服用的藥物成分,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致雷爾綜合癥,有些藥物也許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這些都應該注意。


  對策:小兒自身缺乏辨別能力,屬于被動給藥狀態,家長應該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