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卒中發生的病理基礎。肥胖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通過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觀,動脈硬化的發生開始于嬰兒期,并隨年齡增加而有所增多。有人對出生3個月的肥胖死嬰進行解剖檢查、看到其動脈壁已有條紋狀改變,因此,預防動脈硬化須從嬰兒時期開始,從預防肥胖著手。
營養過剩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在攝取食物熱量增多的同時,脂肪的攝入量也必然增加,而動脈硬化不僅有家族傾向.且與營養有密切關系。因此,從嬰兒時期就要注意膳食營養。以減少肥胖、動脈硬化、冠心病的發病率。血中膽固醇增高是發生動脈硬化的一個因素,有人觀察人體在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血清膽固醇含量的百分點,發現從2~3歲起其百分點一直保持到成年。小兒時期膽固醇增高者,到成人時期膽固醇仍高,這種現象叫做蹤跡現象。
食物中膽因醇含量高,雖然可以增高血中膽固醇值,但其作用不強,只有在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增多時,血清中膽固醇才隨之猛增,所以是否能增高血清膽固醇含量,其關鍵在于食物中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
動物脂肪中一般均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而大多數植物油中為不飽和脂肪酸。因此,限制動物性指肪的攝入,改食植物油,可使血中膽固醇下降。在豆油中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它有較強的抗動脈硬化作用;一些研究證明,即使母乳喂養,膽固醇攝入量仍高,但是可以通過某些喂養措施使膽固醇處于低水平,因此,從小重視和調整膳食營養成分,以避免和減少動脈硬化形成,十分必要。
除脂肪外,主食中富于纖維素的玉米有抗血管硬化功能。在水果中含有水溶性纖維素,有降低膽固醇作用,豆類和含有糠麩的全谷類在大量食用后有降低膽固醇作用。
可以說,預防肥胖,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各種營養素供給全面、平衡,會使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