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口令訓練發音準確性
繞口令是兒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由讀音相似、極易混淆的字和詞組成的,因此,說繞口令對訓練孩子準確發音很有效。3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對一些同聲、同韻字發音不準,對舌尖前音z、c、s和舌后音zh、ch、sh的字讀音混淆。為了避免元元發生上述毛病,我經常教他說繞口令。
元元很容易把姥姥的“姥”字說成“腦”,把棉襖的“襖”字說成“腦”,為此,我教他說繞口令《姥姥和瑙瑙》:“姥姥愛瑙瑙,瑙瑙愛姥姥,姥姥給瑙瑙做襖襖,瑙瑙穿襖襖親姥姥。”元元對這首繞口令樂趣濃厚,很快就把姥姥、瑙瑙、襖襖清楚地區別開來,練會了這3個名詞的準確發音。
開始學習繞口令時,一定要放慢節奏,一句一句地教孩子,然后你一句,孩子一句,反復交替說,逐漸加快速度,直至練熟。為了使元元說話流暢,我在經典兒歌中選擇了幾首繞口令,讓他反復朗讀。如《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畫老虎,小槌敲破了鼓,我用布來補,不知是布補鼓,還是布補虎。”我鼓勵元元一次比一次快讀,這樣的訓練結果,大大提高了他的語言流暢度。
兒歌鍛煉觀察創造力
元元3~4歲間,識字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得比較好,為了進一步開發他的語言潛力,我從元元4歲開始就教他學編順口溜和兒歌,創作的素材大都源自于日常生活。
元元養了一只小白兔,他經常喂小白兔吃胡蘿卜和白菜,而他自己則不愛吃青菜,我就有意識地對元元說:“小白兔愛吃胡蘿卜和白菜,你應該向小白兔學習。”元元就開始大口大口地吃蔬菜了。于是,我讓元元按上述的順序編出《我要學習小白兔》這首兒歌:“小白兔真可愛,愛吃胡蘿卜和白菜,我要學習小白兔,大口大口吃蔬菜。”
日常創作訓練了元元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每每有“得意之作”,我們祖孫倆都會沉浸在無比的快樂和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