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孩子在“比”中喪失個性

  “囡囡,咱們來比比,看誰先吃完?”女兒一歲時,吃飯總是不能注意精力,我和丈夫便老是用這樣的辦法,激起女兒吃飯的欲望。


  “潤翌,來比比看誰數的數多?”三歲時,女兒上了幼兒園,我們開始叫她的學名。女兒仍然興致勃勃地跟著我們一塊學數數。


  女兒讀小學后,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分數,這時候她從我們這兒得到更多的是呵斥,終于她什么都不愿再比了。


  怕比,從而失去樂趣


  孩子為什么怕和別的同學比較了呢?因為一兩歲時,她所參加的比(賽),是一種樂趣,一種游戲。當比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就失去了樂趣,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壓力。所以她不愿意再和別人相比,正像我們大人也不愿意和別人相比一樣。


  勿在“比”中喪失自我


  其實,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這本身就是我們教育孩子存在的一個誤區。一個孩子有一個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各人有各人的優點和缺點,這才組成了一個奇妙的世界。世界需要的是各式各樣的人才,孩子在某一方面不足,并不代表這個孩子就愚笨,他也許在其他方面要超出別的孩子,只是父母沒有留心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