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其實我們身邊含鈣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鈣100-120毫克,每袋市售牛奶中含鈣約為240-28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最理想的鈣源。如果一個兒童每天喝250毫升奶和一杯酸奶,就可以補充400-500毫克鈣,再輔以含鈣豐富的蔬菜、豆制品等,基本上可以滿足鈣的需要。
豆類,魚蝦類,榛子、花生等干果,海帶,木耳,香菇,芝麻醬以及許多綠色蔬菜等,都是鈣的良好來源。豆腐在點鹵過程中加入一些電解質,使蛋白沉淀,如南豆腐中加石膏即硫酸鈣,北豆腐加鹵水即含鎂的鹽,對補鈣也都是有益的。
在日常烹調過程中,還要注意減少鈣的損耗。牛奶加熱時不要攪拌,以免造成鈣的流失;菜應先洗后切,不宜切得過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調時間不要太長;菠菜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應當先用熱水焯一下,以溶去草酸。
鈣劑不是價格越貴越好,碳酸鈣是最常用的鈣劑
鈣劑的形式各種各樣。老百姓購買鈣劑之前,肯定會想,什么形式的鈣劑最佳呢?常見的鈣化合物分無機鈣與有機鈣。無機鈣主要有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為有機鈣類。它們被制成片劑、膠囊、泡騰片、口服液、咀嚼片等形式。選擇的時候,除了根據自己的偏好之外,還要考慮哪一種補充劑最適合自己。鮑善芬認為,胃酸分泌正常或偏多的成人,可以選擇碳酸鈣;如果有胃病疾患,譬如萎縮性胃炎,由于胃酸分泌較少,可以選擇有機鈣。幼兒可以選擇乳酸鈣或葡萄酸鈣。
選擇鈣劑不能以價格為依據,因為鈣劑不是價格越貴越好。目前市場上各種補鈣產品很多,其中碳酸鈣是最便宜、最常用的化合物,其含鈣量較高,約占40%左右。檸檬酸鈣的含鈣量比碳酸鈣低,約占20%,因此可能需要服用2倍以上的片劑,才能達到建議攝取量。
一次補鈣量越大吸收率卻越低,補鈣需每日分次進行
大量實驗證明,鈣的吸收與鈣的形式無直接關系。不同產品,在相同的條件下,其鈣的吸收率基本上是一樣的,在嚴格的動物實驗中都能達到90%以上,但人類對鈣的實際吸收率在30%-60%不等。影響鈣吸收的原因主要有: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年輕人,對鈣的需要量大,其吸收率比老年人高;不同的鈣質補充劑含有不同劑量的鈣,補充量越大,鈣的吸收率越低,一般一次服用量不宜超過500毫克,建議大家在選擇鈣劑時,要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注釋。為了提高鈣吸收量,最好在一天中分幾次服用較少劑量的鈣,一次服用大量的鈣,會減少鈣的有效吸收;飲食中的各種成分,如菠菜中的草酸、柿子中的鞣酸、粗糧中的植酸成分,都會影響鈣的吸收;含磷的可樂飲料、酒精以及富含植酸、鞣酸的麥麩等會降低鈣的吸收;適量的維生素D、適量的蛋白質有助鈣的吸收,而過量的維生素D與蛋白質會降低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