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男寶寶名字與眾不同

  有些人,一聽他的名字就感覺他與眾不同,這就是取名的成功之外。有些人喜歡隨俗,有人就喜歡與眾不同。其實,在起名的問題上,還是與眾不同的好,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起名字與眾不同?一般來說,只要在用字上取其奇,就能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

 

  唐朝的文學家白行簡,他的簡字在姓名中的使用率是很低的。行簡二字用在名字當中,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與眾不同,而且筆畫簡單,不是什么偏僻字。

 

  晉朝有個畫家叫傅抱石,抱字在名字里可以說是太少了,這位畫遼是善畫石頭,因為他一出來父母就讓他抱著石頭,其實抱用在名字里,抱什么都行,抱金、抱玉,都挺不錯。

 

  宋朝詩人江休復的名字也挺特別,休在名字中極少出現,常用的都是修字,用休字可謂大膽,休是休息的休,有歇了的意思,不太妙。可“休”與“復”用在一起就沒有什么不妥了,“復”有復興的意思,有了復,還怕休嗎?

 

  清朝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他的史字中的嘆字很有個性,他可能是特愛嘆氣,而且嘆氣的聲音都不一般,是圣嘆,使勁那么一嘆。這么嘆氣和他的職業太相稱了,文學批評字是常嘆氣的,而且文學批評家是敏感型的,在他們眼里值得嘆氣的事特多,一點兒小事也能使他們感慨萬端的。如果您的名字里也想用個嘆字,那最好是前面加個限制的字,可別什么事都嘆上一回。

 

  孔子的弟子鞠語,他的“語”字也用得奇,一般單字的名字容易重名,可他用“語”字,可以說很少有重名的。語是說的意思,他想說什么?這名字頗有點兒懸念。

 

  春秋時齊國的大夫黎彌,他的彌字在現代的名字里是少有的。彌當“滿”和“遍”講。用彌組成的詞都是形容詞,比如彌漫、彌天大謊等等。他的名字單字一個彌,是沒有固定形容對的,也許是想給人以懵懵懂懂的感覺,即也達到了與眾不同的效果。

 

  唐朝的史學家劉知幾,他的名字中“幾”字用得比較特別。“幾”實際上是個未知數,不確切。這劉知幾就有些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學問,自己的知識有多少是個未知數,真是別出心裁。

 

  民國時期的詩人劉半農,他的名字中“半”字可謂一絕。在有農字的名字里,有用“一農”的,有用“亦農”的,可沒有用“半農”的,這位半農當初他的父母在給他取名的時候,不知是出于什么考慮,也許是他們不是純正的農民,只能算是半個農民,所以才給孩子取個半農的名字。不過這名字好就好在半字上了,這就是敢為人先。

 

  民國時期的作家許地山,他的名字中用了個最平常的字“地”,卻達到了不平常的效果。“地”字出現在名字中,從語音上來說是比較響亮的,也能和不少字搭配,形成有深刻內含的詞,叫山的人不少,可叫地山的人可實在不多,這就是“地 ”用得巧妙之外。

 

  北魏的平南將軍祉,他的祉字用得妙。祉的意思是幸福,可這個祉不像福、壽之類的字那么俗,可惜的是這個字有些偏,也許是因為它是書面語的原因。

 

  南朝的文學家瘐肩吾,他的肩字用得也有奇妙之處。“肩”就是肩膀扛著我和我們。實際上這“肩吾”應該有引申意,因為肩往往用開形容肩負著什么,他肩負著什么呢?肩后面是吾,那應該隱含著肩負我們的未來和希望,這樣看來他肩膀上的擔子還真是不輕。

 

  現代文學翻譯家曹未風,他的名字奇在“未”字上,“未風”就是未來的風,這未來的風是什么樣,當然是未知數,也是一種希望。

 

  戲劇理論家陳瘦竹,他的“瘦”字無疑是個奇字,以竹為名是好名,但以瘦竹為名的太少見。瘦本來不是好事,瘦竹恐怕也不如壯竹好,那么這位戲劇理論家的名字為什么不叫壯竹而叫瘦竹呢,這也許是因為壯竹沒有瘦竹奇。

 

  現代詩人戴望舒,他的“望舒”二字是奇字,望可以理解為“希望”或“看”。“望舒”當然就可以解釋國“希望得到舒服”,但要把舒簡單地解釋為什么,似乎沒有完全釋其意。“舒”還有“展”的引申意,這“望舒”還含有渴望施展抱負的意思。戴望舒三字,新奇而又不失美感,堪稱姓名中的佳作。

 

  現代畫家高劍父,他的名字奇在“父”上,“劍父”自然可以解釋成劍術的過師,一派俠客風范。

 

  現代出版家孔另境,他的“另”字用得很妙。“另境”是另外一種境界,可這“另外”是什么樣,沒有確指,你可以盡情去想象,想象出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現代作家林淡秋的名字很美,淡淡的秋,絕沒有冽冽風聲,有的只是果香菊艷。一個淡字,體出了一個人的性格,濃裝艷抹,往往不如淡裝素裹來得高雅。

 

  現代攝影藝術家齊觀山,他名字中“觀山”兩個字聽起來很瀟灑,觀山和看海都是雅事,不知他是先當的攝影家還是先有了觀山的名字,總之他要是干攝影的,太應該觀山了。如果他先有了觀山這名,后來才當了攝影家,那他一定是沾了名字的光了,但不知他是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現代哲學家湯用彤,他的名奇在“用”字。用就是使用,可他專門強調用彤,彤是約色,可能是專愛紅色。但不管他的“用”字是否有深意,這個字避開了俗字,也沒有什么歧意,從這個角度來說,“用”字在名字里出現還是可行的。

 

  清朝的進士汪鳴鑾,他的名字中的鑾字可當鈴鐺講,鳴鑾就是響鈴。這么看他的名字就沒有什么奇處,可過去把皇帝的議事大殿稱為金鑾殿,從這個意思來說,鳴鑾就是在金鑾殿一鳴驚人,這就太妙了。

 

  現代劇作家汪笑儂,他的“笑”字用得很有意思,他是笑“儂”,“儂”在方言 中是你的意思。他笑別人,不笑自己。可不知給他取名的人是出于什么想法,是嘲笑還是笑口常開?不管這笑的含義是什么,在名字中有個笑字還是能給人以愉快的感覺。

 

  金代的文學家元好問,給他取名的人一定是想讓他成為一個虛心好學的人。古人在學習上崇尚不恥下問,好學就得好問。不過能做鄧好問,首先得是個謙虛的人,從這一點來看,這名字是很讓人尊敬的。

 

  現代作家張我軍,這名字 用了個“我”字,這是奇字,因為“我”是人物代詞,代表了自己,可把代詞用在名字里其意何在?也許還是意在追求個奇字,我軍比起紅軍,愛軍之類的名字要新鮮得多。

 

  現代的新聞出版家周太玄,他的名字一聽就感覺有點兒懸。這也許正是起名人的高明之處,他這“太玄”二字,給人的特殊感覺是新奇,印象也深刻。

 

  現代川劇藝術家周企何,他用了企鵝的企字。不知是誰給企鵝起的名字,這企字也許是因為企鵝走動的姿勢像是在企盼什么,周企何的“企”字讓人想到翹首盼望的姿勢,可他在企盼什么?妙處就在這懸念上了。

 

  現代國畫家于非暗,他的“非”和“暗”字都是奇字,用這兩個字起名字的人少,把這兩個字放一塊兒的更是獨一份兒。如果一個人的名字讀著上口,沒有歧意,而且是獨一份,那他的名字就能稱得上是個好名字。這就是我們在起名字時追求的目標。

 

  另外,要想給男孩子取個與眾不同的名字,首先要找到與眾不同的字,然后再加以巧妙地組恰 ,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取與眾不同的名字,應該注意不能用生僻字,不能因為追求奇特而使名字既難認又難寫,也不能因為追求奇特而使名字出現歧意。

 

  比如戰國時的哲學家楊朱,他的朱字挺特別,可“朱”字讀起來與“豬”同音,聽起來就是“洋豬”,極不好聽。還有宋朝的丞相尤似,他的“似”字用得與眾不同,可是“似”字的讀音不好,與“死”同韻,這就不妙了。中國字多,可是能用于姓名的字與中國的人口比起來,還是少,我們應盡量開發出與眾不同的起名思路,在奇字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