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在懷孕早期(12周內)如果發現有陰道少量出血,時有時止,血色鮮紅或者淡紅,伴有輕微的下腹痛、腰酸下墜感等須警惕先兆流產。
一時間,準爸爸準媽媽及爺爺奶奶們往往緊張萬分,一味要求想辦法保胎安胎,這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先了解先兆流產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不可盲目濫“安”。
引起先兆流產的原因很多,如過分暴露在放射線下、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藥物、接觸化學毒物等。胚胎發育異常是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據統計,在妊娠12周內的自然流產中,約50%~70%是胚胎發育異常,這種流產所“流出”的病態胚胎很難成活,即使少數能夠發育成為成熟胎兒至正常分娩,也將是畸形兒、低能兒或者有其他遺傳病的病寶寶。此時的流產,固然對孕婦身體有所損害,但某種意義上是去劣存優的優生規則在起作用。
如果沒有明顯的誘因,僅僅是由于過度疲勞、體力勞動、腹部外傷或手術等引起的先兆流產,在適當臥床休息后,經專科醫生檢查子宮大小和停經月份一致,超聲波檢查胎兒發育情況良好,胎心搏動正常,可以考慮綜合性的安胎治療,主要從生活調理和藥物治療兩方面進行。
安胎首宜靜養
古有明訓說懷孕時不可亂搬動床鋪,或釘墻壁、剪東西,肩膀更要慎防被人拍打,以免動了胎氣或造成畸胎。雖然有些夸張,但至少說明當出現先兆流產征象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臥床休息。
陰道出血期間需絕對臥床休息,經過保胎治療,出血停止以后可進行適當的活動。
放松心情是最好的安胎方法,避免過度的緊張和焦慮。
需要提醒的是,陰道出血期間應該絕對禁止性生活,一方面,出血時過性生活容易引起感染;此外,性交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盆腔充血易導致流產進一步發展。懷孕頭三個月,胎盤尚未形成,母體內孕激素含量較少,而到妊娠中期,胎盤已經形成,大量的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宮肌肉收縮。因此,在陰道出血消失、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過性生活,但是一定要注意節制。
安胎藥物面面觀
黃體酮具有保證胚胎發育、維持妊娠、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降低子宮緊張度的作用,因此,在懷孕早期,孕激素分泌不足的孕婦可以使用黃體酮保胎,也可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該激素具有刺激黃體功能的作用)。
進食維生素E、維生素C及適量的吸氧有助于維持胚胎的發育。
準媽媽們由于活動減少,腸蠕動減低,易出現大便秘結的情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通便藥物,可以避免由于過度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宮縮。
安胎=進補?
中藥安胎在我國源遠流長,但是往往一提到安胎,許多人立刻想到各種補品,以為進補就是安胎。有不少準媽媽,一進醫院就嚷著要開補品,打補藥,甚至到處收羅動物胎盤來安胎。事實上,中醫治病最講究辨證論治,根據孕婦的體質和癥狀,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都是安胎的治法。沒有同一貼藥物是適合所有孕婦的。因此,如要進補,也一定是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如果孕婦容易腰酸、下腹有墜脹感,陰道流出的血顏色比較淡,平時又有耳鳴頭暈,有可能是腎氣不足引起,可用杜仲、續斷、狗脊、人參等補腎安胎,手足怕冷,陽虛明顯的可以適當燉服紅參。
如果孕婦平時有貧血、容易疲倦、頭暈、面色蒼白、嘔吐胃口差等,此為氣血不足,可以用當歸、黃芪、白芍、熟地、白術、阿膠等補氣血安胎。
如果孕婦出現心煩氣急、口干口苦、大便硬、尿黃等一派“上火”的征象,注意,這個時候可不能一味進補,而應當用些清熱的藥物比如黃芩、黃柏等,還可以適當用些菊花、麥冬泡水飲,可不能再用紅參、鹿茸等溫補的藥物。否則,內熱越盛,反而可能傷胎漏紅,真是得不償失。
至于服用動物胎盤,也只適合于一些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出現流產的輔助治療,如果沒有很明顯的陰道出血征兆,還是不宜濫服,否則,一旦過量蓄積,反而可能影響胎兒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
飲食調養
當孕婦發生陰道流血時,可根據不同的征候進行相應的飲食調養。陰道出血量少而色淡的時候,可以用母雞加阿膠、陳皮適量燉服,但胃口不好,大便爛或者腹瀉者卻不宜多吃;腰酸、腰痛明顯的可用豬腰加杜仲、桑寄生適量,熬湯喝;面色蒼白或者萎黃、心慌、失眠者可用首烏或者桂圓適量,煮雞蛋糖水,睡前進食為佳;胃口差,大便爛者,可以用淮山、蓮子等煮粥喝;口干咽痛、口臭便秘時可以用玉竹麥冬煮湯喝。總之在醫生指導下按體質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