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能力,智力發展的關鍵

  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那么,什么是思維?什么是思維力?怎樣培養孩子的思維力?每位父母都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在教育培養孩子過程中自覺地采取措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思維,就是通常說的“思考”、“想”、“動腦筋”,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比如,我們認識一個人,先是從知道他的姓名、長相,聽他說話、看他做事開始的,以后逐漸對他了解越來越多,直到認識他的性格特點,他的精神境界。這就經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使我們完成這個認識過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維。在感性認識階段,人們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對客觀事物獲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時,人們才能通過分析、綜合,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所以,思維主要表現在理性認識階段。

  思維力,就是一個人進行思維的能力。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的智力活動水平高低。它從不同方面表現出來:

  獨立性:思維力強的人,必定是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能獨立思考,尋找答案。即使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也是以獨立思考為前提。

  靈活性與敏捷性:思維力強的人,對總是瓜迅速而且靈活,不墨守成規,能比較快地認識、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有人讓少年曹沖稱一頭大象的重量,這對一個小孩子是大難題。可是曹沖經過迅速而靈活的思考,很快有了辦法。先讓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記號,然后把大象拉下來,往船上裝石塊,達到原來水位記號停止。石塊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沖的思維力很強,上述幾個特點都表現出來了。

  邏輯性:思維力強,想問題嚴密而且科學,不穿鑿附會,不支離破碎,得出的結論有充足的理由、證據,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維力強,看問題不片面,能從不同角度整體地看待事物。

  創造性:思維力強,對問題能提出創造性見解,別人沒想到的,他能夠想到。

  關系思維,有一門新興的科學——思維科學,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先提出來的。這方面的書籍出了很多,我們這里很難作全面介紹。有條件的父母可以找這方面的書讀一讀。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父母能夠這樣做: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年齡小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父母給他答案。有些父母就真的把答案告訴孩子,當時解決了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對發展孩子智力沒有好處。因為父母經常這樣做,孩子必然依賴父母的答案,而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不可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高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告訴孩子尋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啟發孩子,一個問題應該怎樣去想、去分析,怎樣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怎樣看書,怎樣查參考資料等。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提高而且產生新的動力。

  讓孩子經常處在問題情景之中

  問題是思維的引子,經常面對問題,大腦就活動積極。當孩子愛提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討論、解釋這些問題,父母的積極主動對孩子影響很大。特別是父母也弄不懂的問題,通過請教他人、查閱資料、反復思考獲得圓滿答案,這個過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一兩歲以后,有的不愛向父母提問題了,父母應該主動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有時,父母應放下架子,向孩子請教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這些做法,對發展孩子思維有好處。

  跟孩子一起收集動腦筋的故事和資料

  動腦筋的故事和資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讀物。父母、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書柜的一角。空閑時間,大家可以翻閱這些資料,互相討論感興趣的問題。

  搞家庭智力競賽

  利用節假日進行,父母和孩子輪做主持人,誰主持誰準備競賽題目,設立小獎品或其他獎勵措施。為了增強氣氛,可以請親友或其他小伙伴參加。準備過程和競賽過程都是訓練腦力的過程。

  討論、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學習中,在家庭生活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父母應引導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歸納,需要推理,需要設想,需要設想解決的方法與程序。這對于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父母經常想到創造動腦筋的氛圍,鼓勵孩子多想、多問、多實踐。腦子是越用越靈。為了孩子提高思維能力,既要重視學習過程,也要在功課以外想些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