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為孩子的學習煩惱嗎

家長為孩子的學習習慣煩惱。

  孩子活潑可愛,智力完全正常。有的孩子做作業非常拖沓,常常是吃吃做做玩玩停停,花幾倍的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家長檢查卻發現字跡潦草,出錯率很高。有的孩子雖然能很快做完,但書寫馬虎、計算錯誤多。他們平時考試難度高的題目能做,但簡單的計算題常出錯,要么抄錯,要么忘了進位,甚至是漏做,所以學習成績起伏很大。

  這些孩子看電視、玩游戲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但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能專心聽講,坐不住,要么講話、要么做小動作:咬鉛筆、啃指甲、切橡皮、玩鉛筆盒、翻書角。遇事反應非常沖動,不經考慮即開始行動,缺乏克制能力,容易激惹。部分孩子伴有動作不協調,不會跳繩,握筆姿勢不自然,寫字不按筆順,左右部首顛倒,字體大小不一,閱讀時混淆b、p、d、q。

  上述種種癥狀家長常以為是學習習慣、態度問題,或者認為是孩子不認真造成的,開始家長重復耐心教育,但收效甚微,孩子虛心接受,屢教屢犯,還是老樣子。最后因學習成績波動,老師的批評,家長常常失去耐心,對孩子管教升級,打罵懲罰,結果造成孩子與家長、老師之間情緒非常對立,引起學習困難的各種癥狀更加明顯突出。

  其實孩子并不是不想改,只是不能控制自己,這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孩子出現各種癥狀可能與學習困難癥有關,學習困難癥是指智力正常的兒童在閱讀、書寫、拼寫、表達、計算等方面的特殊性障礙,推測與腦功能發育不平衡有關。學齡兒童患病率3~8%。大多數兒童的癥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行緩解或減輕。

  醫生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行為觀察、神經系統檢查及心理測試可找到孩子學習困難的主要癥結。心理咨詢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學習技能和狀態,通過家庭心理輔導改善孩子與家長對立情緒,調整家庭教育環境和方法,增強孩子的自尊心、進取心,改善學習狀態,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孩子渡過學習困難期。

作者系學前教育新資訊網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副主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