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們都想把寶貝喂得聰明又結實,但有時卻不一定知道自己做得不恰當,結果是事與愿違。以下8種做法,就是媽咪經常發生的糊涂之舉……
1.牛奶過濃過甜
有的爸媽喜歡將奶粉調得過濃,糖放得過多,以為這樣才營養,寶寶會長得更快。
醫學常識:牛奶濃度過高,會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血壓上升,甚至導致抽筋;奶濃度過高還會引起寶寶便秘。糖過多會影響鋅的吸收,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能滿足機體需求,導致寶寶食欲減退,吸收減少,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它也可以造成奶粉腎溶質的負荷和滲透壓的增加。這種滲透壓的變化和腎溶質負荷的增加,盡管孩子有一定的耐受,但是有一些孩子總是會不耐受,馬上就開始腹瀉了。第二個,除了腹瀉之外,現在很難說會不會出現結石。
糾錯方法:一般每100毫克牛奶中加糖5~8克。
2.加服維生素代替蔬菜
為了彌補寶寶不愛吃蔬菜,經常便秘的缺陷,爸媽買了各種維生素,代替蔬菜給寶寶吃。
醫學常識:蔬菜不僅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還含有鐵、鋅、鈣、銅等寶寶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蔬菜還有一種重要的成分,即大量的食物纖維,它能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牙齒清潔,有利于牙齒和牙齦的健康。
糾錯方法:維生素不能代替蔬菜,蔬菜是消除寶寶便秘和齲齒的最佳食物。如芹菜、蒜苗、胡蘿卜、玉米及海藻類食物等。
3.把蛋黃和菠菜當作最佳補血食物
醫學常識:菠菜和雞蛋的補血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雞蛋中雖含有豐富的鐵,但在腸道的吸收率卻很低。菠菜中的鐵含量也遠低于豆類、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腸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鐵。因此,只用蛋黃和菠菜補血并不夠。
糾錯方法:不要只吃雞蛋和菠菜,還應同時多吃豬肝、魚類、瘦豬肉、牛肉、羊肉、豆莢類、韭菜、芹菜、桃子、香蕉、核桃、紅棗等在腸道容易吸收的富鐵食物。提醒一點,肉類與蔬菜同吃,能明顯提高鐵的吸收率。
4.認為糖對小寶貝有百害而無一利
醫學常識:糖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恰當吃糖反會對身體有益,如洗熱水澡前吃一點糖果,可防止頭暈或虛脫;活動量大時,半小時前適量吃些糖可補充能量,保持精力充沛;饑餓疲勞時吃糖,會迅速糾正低血糖癥狀;餐前2小時吃些糖不僅不影響食欲,還可補充能量,利于生長發育。
糾錯方法:可為小寶貝選擇一些含糖零食,如紅棗、葡萄干、果脯、水果、硬果及小包裝的奶制品。它們既可滿足小寶貝喜愛甜食的嗜好,又能補充熱量,還可得到身體所需的其他營養素。
5.從不讓小寶貝吃零食
醫學常識:兒童非常好動,整天活動消耗大量熱能。因此,每天在正餐之外恰當補充一些零食,能更好地滿足新陳代謝的需求。研究表明,兒童恰當吃一些零食會營養更平衡,是攝取多種營養的一條重要途徑。
糾錯方法:愛吃零食并不是壞習慣,關鍵把握一個科學尺度。首先,吃零食時間要恰當,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不要在餐前半小時至1小時吃。其次,零食量要適度,不能影響正餐。另外,要選擇清淡、易消化、有營養、不損害牙齒的小食品,如新鮮水果、果干、堅果、牛奶、純果汁、奶制品等,不要太甜、太油膩。
6.常常以甜飲料給小寶貝解渴
醫學常識:飲料固然是用水為原料制成的,但它絕不能代替白開水解渴。因為,這些酸酸甜甜的飲料中往往含有甜味劑、色素和香精,而小寶貝需要的真正營養卻很少。這樣,小寶貝喝了非但不解渴,反而易有飽腹感,影響正常進食。
糾錯方法:
孩子最好的解渴飲料莫過于白開水。為了增加口味吸引寶寶,可在白開水里兌一些純正果汁。
7.維生素A補充得越多越好
醫學常識:雖然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但它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過多服用會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嬰兒每天服用5-10萬國際單位維生素A時,在半年內就可能發生骨痛、脫發、厭食等慢性中毒表現。
糾錯方法:服用維生素A一定要按醫生的指導正確服用。補充VA最安全的方法,是盡量母乳喂養、按月齡添加輔食,并注意在飲食中提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8.采取強制態度對待孩子“偏食”
醫學常識:小寶貝已對食物表示出喜厭,這就是最初的“偏食”。但這種現象是天真的,不能同真正的偏食相提并論。因為,小寶貝在這個月齡不喜歡吃的東西,很可能過一陣又愛吃了,這一階段的小寶貝常會發生這樣的事。
研究表明,只要小兒的味覺、嗅覺及對食物的口感發育正常,完全可從愛吃的各種食物中自然選出有益于健康的飲食組合,媽咪用不著過分擔心。只要不過分受到人為偏見的影響,從長遠看他們的飲食是能夠達到平衡的。
糾錯方法:媽咪不要非常在意,以致采取強硬態度,應正確對待最初出現的“偏食”。不然,會在小寶貝的腦海中留下不良刺激,以后很難接受這種食物,導致真正的偏食。
對小寶貝所喜歡某種食物不必大驚小怪,過分關注和擔心反會起反作用。同時,媽咪應對于米飯、牛奶、肉類、蛋類、蔬菜、水果等食物的營養價值有所了解。否則,便不能為小寶貝提供能夠滿足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均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