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父母說著這樣的話:“你要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當一輩子工人!”“你看到那掃大街的了嗎?他就是因為當初沒有好好讀書才會成為今天這樣的!”……也許很多父母都覺得,這些都是現代家教中司空見慣的對話了!可是,當父母們了解了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故事后,或許就會有新的思考了。
一次,老舍在給夫人胡潔青的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愿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官污吏,你說是不是?”
對比老舍的教育觀念,我們發現老舍先生也是“望子成龍”的,不過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成為一個能夠有益于社會的“龍”,而今天更多的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八面威風”的“龍”。
天下沒有不望子成龍的父母,父母寄厚望于孩子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就是不顧自家孩子的天賦、資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只顧“揠苗助長”,硬要“趕鴨子上架”,哪怕孩子已經竭盡全力有了一點兒進步,也不能令他們滿意,有的父母甚至還會動輒斥之。長此以往,孩子得不到任何鼓勵性的反饋,也體驗不到由努力而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從而也就喪失了對成功的追求和信心。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潛質,父母給予孩子的期望應該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應該充分考慮到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自身條件。別忘了古人的一句話:“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對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現在,不少父母對如何培養孩子成才都有一定的硬性“指向”,如:要求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夏令營,必須精通琴棋書畫等等。孩子每日奔波于各種學習班,身心疲憊,更無暇玩耍。父母們這種把內容豐富的家庭教育錯誤地等同于文化知識學習的做法,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發展,嚴重的則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泯滅了孩子原有的創造性火花。
現任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曾經說過這樣的一件事:她的兒子李禾禾在上學前班前,曾經學過一年的繪畫,沒想到禾禾在學前班畫的毛筆畫《小蝌蚪找媽媽》竟得了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于是夫妻倆在高興之余便肯定地認為禾禾一定會在繪畫上有所發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禾禾的心思并不在繪畫上,于是夫妻倆也就沒再勉強他學畫畫了。沒料到的是,禾禾上小學三年級時突然喜歡上了數學,自己還報了奧林匹克數學班,每個星期天不用父母督促,禾禾自己就會從東城騎著自行車去西城的奧校上課,風雨無阻。后來李禾禾的數學成績特別的好,直到他憑借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四中。
應該說李肇星夫婦這種對孩子看似是“放任自流”的做法是對的。父母設定的“指標”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努力的方向,隨著孩子自我世界的逐步發展與完善,他往往會主動尋找自己的興趣、意愿。對此父母應該審時度勢,尊重孩子的意愿,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條件,幫助其成才。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變成“有意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父母只知一味地以自己的喜好來強迫壓制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間的關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做個有心人,時刻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教育。這樣,孩子的潛能才有可能得以挖掘,父母美好的希望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燃燒的火炬”與“封閉的容器”
現代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待孩子可謂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著。”其實,父母這種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孩子為人處事、獨立解決問題和鍛煉意志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只會產生怯懦心理,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試問:這樣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后,又將如何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呢?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家庭條件是毋庸置疑的,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蓋茨卻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關鍵在于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而培養性格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要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獨立性及生存能力。在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蓋茨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對他說:“今天你已經認識去幼兒園的路了,從此,爸爸、媽媽就不會再接送你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從此,蓋茨的孩子每天都自己背著書包穿過三條巷子去幼兒園,放學后再自己回來。有一次孩子放學正好趕上下大雨,他便急中生智,自己赤著腳跑到馬路邊的商店門前,然后順著門前雨蓬下面的擋雨地帶小心地前行。回到家孩子很高興,因為他覺得今天自己沒帶雨傘也能夠一個人回家了!
試想,這個場景若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也許有些父母會心疼不已!覺得孩子的這種行為簡直不可思議!其實,父母們的這種想法的確是有些大驚小怪了。如今的孩子并不希望父母樣樣代勞、事事包攬,他們覺得這樣的愛是“封閉的容器”,會令他們渾身不自在,甚至感到窒息,因為他們并不喜歡以父母的生活經驗、習慣喜好來要求自己。他們希望從父母那里得到能夠溫暖自己心靈、點燃前行勇氣、照亮人生征程的如同“火炬”般的愛!
父母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絕不可能永遠為他們遮風擋雨。可以說父母的影響對于子女的自身發展永遠是一個外部因素,所以,父母們應該做的是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自我獨立、自我完善,讓孩子成為一只能夠獨當一面的風箏,就是在遭遇困境時也能夠逆風飛揚。這也許才是現代家庭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