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姐的經歷,是申城眾多孕產婦目前的寫照。隨著申城生育小高峰持續“走高”,排隊生孩子、輪番“搶”病床,已成各醫院產科的共有現象。近日,記者從紅房子、國婦幼、一婦嬰以及部分二級專科醫院獲悉:孕產婦人數只增不減,就診環境人滿為患,非但為患者帶來不便,也給醫療服務提出諸多挑戰。
問診人數“一路看漲”
“扎堆生娃”現象,在申城幾家三級醫院尤為鮮明。
有數據顯示:紅房子醫院黃浦院區,月均登記初診產婦達600至700人,接診已達飽和狀態;投入運行不久的楊浦院區,6月初診登記人數為386人,7月已躥升至488人,預計8月份仍一片“看漲”。一婦嬰從今年5月起,月均接診初診產婦人數從480余名增至近800名,幾乎翻倍。仁濟醫院產科床位70余張,年合理分娩人數約為2500人,但實際上已達3500余人。
不堪重負的問診現狀,也已蔓延到部分二級婦幼保健院。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去年接生量為8558人,今年有望突破1萬人。醫院相關負責人稱,按醫院規模,7000人左右的分娩量較為適中,如今無疑處于超負荷狀態。普陀區婦幼保健院,月均登記初診產婦達300人左右,也較以往提高了30%左右。
人滿為患帶來就診不便
從建卡到體檢、從住院到生產,產科門診人滿為患,給準媽媽們帶來諸多就診不便。
記者在一婦嬰內發現,候診區域座無虛席,周遭站立空間也基本“填滿”。二樓病房區域內,上午剛出院空出來的床位,不到中午就有人住了進來;狹小的病區走廊里,也安置著數張臨時床位,以應對不時之需。紅房子黃浦院區,每日上午排隊做產檢B超者絡繹不絕,排隊取號加上候診,常規產檢時間起碼兩小時以上。而在不少醫院產科,遇到如5月、6月等生育集中時段,個別產婦不得不面朝墻壁睡在走廊。
各大醫院產科“大爆棚”,適逢生育小高峰是最主要原因。自2006年起,申城常住人口出生人數 “節節高”:2006年為13.42萬人,2007年16萬人,2008年16.66萬人,至2009年已達18.7萬人。其次,選擇來滬生產的外地孕婦連年增加;無論是著名的三級產院還是全市平均情況,外地戶籍孕產婦約占總接診量的50%,這一“漲勢”還將持續下去。此外,隨著醫學發展、產檢項目不斷完善,準媽媽們頻繁前往醫院問診,也人為增加了產科門診數量。
確保醫療質量須限號?
面對龐大的接診量,多家醫院動足腦筋“消化”病人,有的醫院索性實施限號。
在國婦幼,每天初診登記限掛30號。院長程蔚蔚分析說,限號是出于醫療安全考慮的合理舉措。孕產婦從孕期檢查到最后分娩,過程相當漫長,需要消耗一定醫療資源。目前,醫院有核定產科床位180張,已無余地增加分娩床、擴充手術室,限制接診孕產婦數量是為保證醫療質量,不然會“闖大禍”。限號的還有長寧區婦幼保健院。記者了解到,在滿足長寧區戶籍孕產婦的基礎上,醫院嚴格規定:外區縣孕產婦初診登記,每日限號15人。
部分醫院的限號之舉,難為了孕產婦,也令其他產院壓力倍增。一婦嬰內,產科醫生鼓勵有條件的產婦盡量順產,此舉除了為產婦健康考慮,也能加快床位周轉,畢竟剖腹產比順產要多住兩三天。仁濟醫院則每天加20張床,方可滿足需求。
多家產院負責人擔心,就診人數一味膨脹,勢必將給醫療安全帶來隱患。專家表示,除了限號等“消極策略”,政府部門及醫院還應有更積極的措施,比如適當分流孕產婦、增加產科人才力量等等,以此應對持續走高的“嬰兒潮”。(顧泳 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