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無“童裝”,用藥憑感覺

  近日,美國制藥巨頭強生公司再次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網站發布公告,宣布自愿召回下屬麥克尼爾公司生產的21個批次的兒童用泰諾、美林等非處方藥。雖然召回不涉及國內產品,但許多家里常備美林、泰諾給孩子退燒的父母仍致電本報記者表示擔心,不知道兒童藥品的安全該如何保障?特別是目前國內九成藥物沒有兒童劑型,經常自購藥給孩子治常見病的父母更感嘆兒童藥品“不夠用”,抱怨有時某些藥孩子吃了沒效,很難找到合適的代替藥品。


 


 


  對此,專家解讀稱,其實兒童專用藥并非想象中那么缺乏,父母的擔憂大可不必。真正值得擔心的,反而是父母求愈心切、不咨詢醫生就給孩子盲目自行用藥的行為。


  現象:


  強生召回美林、泰諾  父母一聽退燒藥就搖頭


  據新華網7月12日消息,美國制藥巨頭強生公司近日再次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網站發布公告,宣布自愿召回下屬麥克尼爾公司生產的21個批次的兒童用泰諾、美林等非處方藥,原因是藥品可能含有某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


  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該公司在12個國家和地區召回過嬰幼兒用的泰諾、美林等40多種非處方藥時,上海強生制藥就曾表示,中國在售的泰諾是在中國生產的,召回不涉及中國市場。但這一聲明似乎仍難消除父母的疑慮,有極端的父母更認為:像強生這么有實力、多年來專做兒童藥品的世界500強企業都會出事,兒童藥品的安全怎么保障?


  “他們甚至連其他廠家生產的布洛芬成分的退燒藥都不要了。”珠江醫院兒科副主任李宏教授告訴記者,美林的成分主要是布洛芬。有些父母更極端在帶著發燒的孩子前來就診,會盲目地拒絕使用一直具有較好退燒效果的布洛芬藥物,即使醫生開出其他的牌子,他們也不想給孩子用。


  九成藥品無兒童劑型 孩子用藥跟著感覺走


  日前,在廣州體育東橫街某藥店,記者發現竟有父母不用處方就可買到阿奇霉素干混懸劑之類的處方藥。“以前也用過,去醫生開當然沒在藥店買方便。”一位姓林的女士稱孩子感冒,有點發燒和咳嗽,是小病,有幾次都是自己給她用點退燒藥就沒事了,稍為不便的是醫院一般會針對病癥明確貼上使用標簽,而在藥店買,不少藥沒有兒童劑型,得按體重比例給孩子算用量。“沒有專門的兒童劑型,復雜的說明書確實有點讓人犯暈,當然也會有點擔心。”林女士稱,只能憑感覺來分份,由于分得不均勻,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是常有的,但也沒辦法。


  據相關報道,目前我國90%藥品沒有兒童劑型,目前我國3000多個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僅約60種(含中成藥)。在采訪中也有父母反映,到藥店去給孩子買藥,常被告知沒有專門的兒童用藥,只好買回成人藥酌量使用。


  “我們也會擔心,用成人藥給孩子吃會不會不安全?” 像林女士一樣經常自購藥給孩子用的多位父母接受采訪時表示出同樣的擔憂。


  專家解讀:藥品劑型少≠藥不夠用


  “兒童藥品的劑型不多,這是客觀現象,因為其生產成本比成人藥品大,利潤不高。但臨床上,兒童用藥并不存在不夠的現象。”珠江醫院院長曾其毅教授指出,假如兒童專用藥那么缺乏,臨床治療上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事實上,目前兒童醫保目錄上的藥物大多都有兒童劑型,基本能滿足臨床用藥需求。跟國外的兒童藥物相比,國內有不少中成藥制劑可供選擇。


  “其實,兒童藥品規格和劑型不夠,不少是可以通過分包來解決的。”曾院長透露,目前國內已有廠家開始行動。其實,兒童的病種并沒成人復雜,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基本都有兒童劑型的藥。而目前在市面上,常用感冒、退燒、止咳藥也都有專門的兒童劑型。


  至于兒童少用藥和搶救藥物、特殊治療藥物,目前確實較少兒童劑型。據南方醫院兒科副主任馮曉勤教授介紹,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使用成人規格的藥物,但醫生會嚴格按照兒童的體重來計算用藥劑量,大可不必擔心。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高于成人


  有報道指出,兒童服藥不良反應率達到12.9%,新生兒更高達24.4%,而成人只有6.9%。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會使孩子致殘。甚至有文章引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聾啞學校的調查,稱這類學校的孩子當中,70%是因為小時候藥物使用不當造成的。


  “我不了解調查的背景,無法對數據的準確性作出判斷,但兒童用藥的不良反應會明顯高于成人。”馮曉勤稱。這是由于兒童的身體機能還不成熟,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能力比成人差,更容易出現藥物副反應,如過敏、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嚴重的會出現藥物性耳聾。


  “就拿藥物性耳聾來說,現在能引起耳聾的藥物比以前少了,但引起兒童耳聾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是藥物。”馮曉勤說,引起藥物性耳聾的原因一是個體差異,即一些孩子天生對此藥物敏感;二是用藥過程中安全監測不夠,不能及時發現藥物引起的異常而停藥。引發耳聾的藥物主要為氨基糖類藥物,美國的醫院會在病人服藥后抽血監測其血藥濃度,避免不良反應,但在中國絕大多數醫院沒開展這項技術。而兒童即使服藥后有一些不適如耳鳴、耳痛等,但沒法對父母準確表述,很容易被忽略。


  “當然,兒童藥物不良反應不一定是用藥劑量引起,與個體差異、用藥方法和錯服藥都大有關系。” 馮曉勤補充說。自購藥方便 濫用現象堪憂


  “在國外,急性病很少自行用藥。像沒處方就買抗生素,這種做法是不妥的。” 以前曾當過多年廣州市兒童醫院院長的曾其毅指出,有些父母對藥品的依賴度很高,孩子一有小病小痛,馬上就想給藥吃,這種求愈心切而造成濫用藥物的現象更令人擔憂。


  “事實上,對于普通的感冒發燒,孩子的機能雖會出現反應,但大部分都有強大的抵抗力。”曾院長指出,近年來,抗生素在孩子身上的濫用情況很嚴重。不少藥的毒副反應,在生產使用的短時間內不易發現,需較長時間的廣泛應用才逐漸顯現出來。比如以前曾廣泛給兒童使用的四環素,若干年后才發現會引起牙著色和釉質發育不全,吃出“四環素牙”;還有黃胺類藥物雖然治療炎癥見效快而且價格低,但時間長了對腎臟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


  “給孩子用藥,應盡量避免使用或少用化學性藥物和生物制劑,尤其是抗生素。”曾院長提醒說。



第一頁 上一頁 |1|2 |下一頁 最后一頁 [ 共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