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愛呢?愛是容忍、慈祥、不嫉妒、不夸張、不自大、不動怒、凡事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要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要。
被聆聽、被了解的需要
孩子在小時侯,通過父母的愛撫、擁抱、搖動等親昵舉動,很容易體會到被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有了自己的朋友與世界,有了自己的喜好與語言。這時候噓寒問暖,也能使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能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就需要聆聽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納。青少年尤其需要被聆聽、被了解,因為他們受到許多壓力,但卻無處表達、申述;另一方面,由于內分泌的影響,孩子的情緒相當不穩定,若父母能了解他們,一定對他們很有幫助。
獨立自主的需要
一個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發展期,一個是在兩歲時,一個是在十二、三歲時。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一生。當然這兩個時期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最困難的時期,孩子要開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證,向外獨立去探索,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父母開始體會到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也會感到不適應。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與雅量,要允許他們嘗試走出家庭與依賴的小世界,并能隨時給予他們關懷、支持與鼓勵。這個獨立自主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這兩個階段沒有受到鼓勵與支持,他的自我感就會發生混淆、困難甚至薄弱的現象。當他長大之后,就會有做決定的困難,很難信賴自己與別人,常常要依別人的意見看法來行事,自己很怕有獨立不同的看法。顯然,如果真是這樣,其內心的沖突會影響到他與外界的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