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起好奇寶寶的智慧火花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的好奇心必須得到正確引導,否則將會像愛因斯坦所說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熄滅。”


  驚奇感


  驚奇感是好奇心的萌芽。嬰兒生后半年左右,那些不平常的、新異的、意外的事物就能引起他特別的注意。對周圍事物這種有選擇的注意,說明嬰兒已初具區分新與舊、熟悉與不熟悉、已知和未知的能力。對活動著的東西,他們的興趣特別濃厚,如目送從他身旁走過的人;盯著地上爬的螞蟻;只要抱他上街,就會馬上停止啼哭,睜著驚奇的眼睛觀察世界等等。學齡前兒童,可以把一個精雕的小馬丟掉,卻精心收藏一根竹竿,因為竹竿可以當馬騎。


  那些形狀、體積、顏色等方面對比鮮明的事物,也是兒童驚奇的對象。


  因此對嬰兒的教育內容和方式要力求新穎,總是講狼外婆的故事和做丟手絹的游戲,就會失去吸引力。要化靜為動,比如到大自然中去,用活生生的景物做教材,比紙上的畫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加深記憶。善于利用驚奇感,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


  探索


  驚奇感導致探索的欲望。探索需要勇氣,對嬰兒來說,只要媽媽在場就會勇氣倍增。而父母,尤其是媽媽則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感——


  ■鼓勵好動


  到手的東西拆開看一看,弄清所以然。更大一些的孩子對大人的解釋往往表現出懷疑的態度,要親自試一試,自己得出答案。


  如果孩子因好動惹了禍,父母切不可粗暴對待,這樣,無異于向好奇心的火花上澆一瓢涼水。要針對兒童的這個特點,引導他們做一些簡易的科學實驗,從小培養他們學科學、愛科學。


  ■善待多問


  當孩子有了語言表達能力時,那些曾使他驚奇的事物,就成為他思維的主要內容,進入“為什么迷”階段。孩子多問如果能得到大人的贊許和鼓勵,將是很大的滿足。他們越發相信每種現象都是可以解釋的。兒童的智力在好奇——滿足——好奇中得到發展。